圓覺經的架構:
十二菩薩的出場序—
1. 文殊菩薩(妙吉祥)
— 「示境行」之「示平等境」:最上根人頓悟頓超即無生死流轉。
境乃佛智之境,惟一平等(不必分)。頓悟所觀之境應從境起行(因地行法)
2. 普賢菩薩(賢德遍一切處)
— 「示境行」之「示差別行」:地上菩薩之行。
知幻離幻,不作方便漸次。頓悟。
3. 普眼菩薩(擇法之眼無所不在)
—「示境行」之「示差別行」:地前菩薩之行。
如是修行、漸次、思惟、住持、方便。
4. 金剛藏菩薩(無能摧破的寶庫、智慧堅利,能入如來秘密之藏)
—「深抉擇」之「境之抉擇」:自悟境。「未竟之意」:根本智境界
永斷疑悔:悟得本具覺性、本來成佛,故能生起上求佛道之「決定信」。
5. 彌勒菩薩(慈愛,善能了達本世界眾生心境)
—「深抉擇」之「境之抉擇」:悟他境。「未竟之意」:後得智境界。
輪迴根本:愛欲。辨明輪迴幾種、菩提幾等、設諸教化方便、發揮下度眾生之大悲心。永斷輪迴、心悟實相、具無生忍、永捨貪欲、斷理事二障、勤斷諸愛見。
6. 清淨慧菩薩(心清淨而慧生)
—「深抉擇」之「行之抉擇」:行位抉擇。
隨順覺性:由生至佛,依境修行,必以般若為領導。隨順智:隨順開悟,由妄想及愛我者,故起憎愛,耽著五欲。
7. 威德自在菩薩(德性的成就,自然解脫而威儀莊嚴。內心具圓妙之德,外能現莊嚴之威;誠中形外,威德成就,故稱自在)
—「深抉擇」之「行之抉擇」:行法抉擇、修行法門之抉擇---單法門。
因地行相:奢麼他、三麼砵提、禪那。
8. 辯音菩薩(善能分辯法音差別)
—「深抉擇」之「行之抉擇」:行法抉擇、修行法門之抉擇---複法門。
因地行相:二十五「清淨定輪」
9. 淨諸業障菩薩(已淨修行上之病患、業障;覺破邪知惡見,一切業障遠離)
—「深抉擇」之「行之抉擇」:行病患抉擇---自心病。
四相為迷悶所因:我、人、眾生、壽者。
10. 普覺菩薩(普能覺知一切邪見)
—「深抉擇」之「行之抉擇」:行病患抉擇---邪師病。
善知識:應求之人、應依之法、行何等行、應除之病、云何發心。
11. 圓覺菩薩(究竟妙明真心)
—「深抉擇」之「行之抉擇」:行方便抉擇。
道場行相,加行修證。如何安居修此圓覺清淨境界。
12. 賢善首菩薩(賢德善行為首)
—流通分。
資料參考:
圓覺經略釋—太虛大師講述(佛陀教育基金會印)
圓覺經直解—憨山大師著(荃灣東普陀寺印)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