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十七卷 梵行品第十六
於如來十力。一一觀察。
一一力中。有無量義。悉應諮問。
聞已應起大慈悲心。
觀察眾生。而不捨離。
思惟諸法。無有休息。
行無上業。不求果報。
了知境界。如幻如夢。如影如響。亦如變化。
若諸菩薩。能與如是觀行相應。
於諸法中。不生二解。
一切佛法。疾得現前。
初發心時。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
在華嚴經裡,個人最喜歡的是「賢首品」、「梵行品」和「普賢行願品」。「賢首品」是前行(修行前的資糧培養)、「梵行品」是正行(正式在修行要下的功夫)、「普賢行願品」是妙行(修行成就後所產生的妙功用)。
昨天讀誦的「梵行品」結尾是以上數句。
如來十力是:處非處智力、過未現在業報智力、根勝劣智力、種種界智力、種種解智力、一切至處道智力、禪解脫三昧染淨智力、宿住念智力、無障礙天眼智力、斷諸習智力。
修行人在正式修行時,應細心觀察自性(如來)的十種智力。
每一種自性智力都有無限量的意義。全悉深入諮詢。
知道自性有如此十種智力就應生起廣大的慈悲心。
觀察眾生的心行而不離棄眾生。
心常思惟一切真理,無有遍刻的休息。
做一切饒益眾生的事業而不計較報籌。
徹了知道所有境界,好比幻像、好比夢境、好比影像、好比聲響、亦好比變化。(都不是永恆不變的)
若然各位菩薩能如是「觀行相應」。於所有真理中,不產生錯誤的見解。一切佛法都會兌現在眼前。初發菩提心時,立刻證得無上正等正覺 (Anuttara Samyak Sambodhi) 。了知一切真理,是心的自性呈顯,成就自己的「法身慧命」,覺悟是不能倚靠心外的任何東西。
「觀行相應」即所觀察的理論與身體的行動是一致的。觀察到佛法的殊勝,便自然用心修學,用心修學便自然證取到佛法的殊勝。不用心修學,那能證取到佛法的殊勝?觀與行是互動的。
佛法認為有永恆的生命,稱之為「法身慧命」。凡夫的法身慧命被無明與貪、瞋、癡所矇蔽,因而沉淪生死。修行就是培育我們的善根,清淨我們的貪瞋癡,讓我們的法身慧命兌現出來。明白生死的實況,我們才會有一個正確的人生觀。不會執著過眼雲煙的功名利祿,而用心在法身慧命的兌現。
我的一點感受,與大家分享!亦希望您能與我分享您的任何學佛心得。讓我們在菩提道上一起努力!
(17/5/2008)
1 comment:
splendid, simple and straight forward, direct to human heart.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