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ly 31, 2008

缺陷的圓滿

在七月十八日,剛把八十華嚴讀誦了一遍。我寫的華嚴經心得報告也在昨天宣告圓滿。由於報告是在讀誦了十四卷華嚴經才開始的,所以這個圓滿是有缺陷的,就讓它留一個殘缺的美吧!

這次華嚴經的讀誦是迴向與「吳婷瑤」善女子,願善女子福慧增長、身心安康、隨緣消業、生生世世得聞正法。

這次的華嚴經心得報告,迴向林明德師兄、能修師姐、能思師姐、陸禾師姐、雪香師姐、明珊師姐、隆溪師姐、Patti 師姐、Miles 師兄、力鑫師兄、力本師兄、力培師兄,感恩他們為我作善知識,在菩提道上對我不離不棄。願我們在菩提道上,永不退轉,生生世世得聞正法,得與不退菩薩為伴侶!

感恩所有閱讀此網路日誌的讀者,尤其是Jason師兄、能修師姐、力培師兄、明德師兄;多謝你們的意見、鼓勵與批評。願我們互相扶持,為自己、為眾生的法身慧命,加油!

感恩初級佛學班的同修,特別是Alice 和 Betty;多謝你們的愛護與支持。願法輪常轉,眾生得聞正法。

感恩能証師兄、能聖師姐、能智師姐、能惠師姐成就我的法身慧命。願師兄、師姐們福慧增長,生生世世得聞正法,早日找到自己的解脫門。

這段日子,個人對華嚴經的體會深刻了不少;對法的信心增長了很多。

感恩十方諸佛菩薩的加持、護念。

最後要感恩的是上海下雲和上,和上是我今生的燃燈佛,讓我知道自性海中的寶藏,是有密碼可以把它打開的!

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普願沈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20/07/2008)

Wednesday, July 30, 2008

但願眾生得離苦

昨天讀誦華嚴經第八十卷「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二十一」。《入法界品》敘述善財童子的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請教善知識開示菩薩如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經偈讚云:「福城東際,童子南詢,百城煙水渺無垠,知識異常倫,五十三人,一曲和陽春。」

這卷涵蓋了善財童子所參訪的第五十二及五十三兩位善知識:

第五十二參的善知識是『文殊菩薩』,是「妙覺位」,具足圓滿無數法門。

第五十三參的善知識是『普賢菩薩』,是「妙覺位」,不云授法,導引回皈法界體性,迴入一真法界。

此卷是八十華嚴經的最後一卷。我們常讀誦的「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是四十華嚴經的最後一卷、第四十卷。

而此卷令我體會最深的是普賢菩薩,於往昔劫海中,自憶未曾於一念間不順佛教、於一念間生瞋害心。

記得我還未學佛之時,在一個世叔家,看到趙樸初先生親筆題的一對對聯,寫著:『不為自己求安樂 但願眾生得離苦』。當時這十四個字給我的震撼,還瀝瀝在目;心中喜悅之情,歷久常新。自幼是在天主教學校受教育,但不能接納天主教的教義。從小就體會到布施是沒有施者、受者、所受之物,理應如此。所以看到『不為自己求安樂 但願眾生得離苦』就給我回到家的感覺,知道佛法是我一直要追尋的真理。

過了數天,閱讀到羅[目侯]羅法師 (Ven. Walpola Rahula) 的「佛陀之啟示」(What the Buddha Taught),一面看一面哭不成聲,淚如雨下。知道這輩子在尋覓的東西,現在遇上了。跟著立刻在斯理蘭卡,皈依了羅[目侯]羅法師。從始踏上康莊的菩提大道。

多年後讀到華嚴經,才知道那謁頌是出自於華嚴經的。

我想說的是我們學佛之人,秉承『不為自己求安樂 但願眾生得離苦』之心,祇要眾生得安樂,自己寧代受一切的苦難,所以那可會在一念間生起瞋害眾生之心?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七十九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二十

善男子。若離信根。心劣憂悔。功行不具。退失精勤。於一善根。心生住著。於少功德。便以為足。不能善巧發起行願。不為善知識之所攝護。不為如來之所憶念。不能了知如是法性。如是理趣。如是法門。如是所行。如是境界。若周遍知。若種種知。若盡源底。若解了。若趣入。若解說。若分別。若證知。若獲得。皆悉不能。

*************

善男子。我於爾所劫海中。自憶未曾於一念間不順佛教。於一念間。
1. 生瞋害心。
2. 我我所心。
3. 自他差別心。
4. 遠離菩提心。
5. 於生死中起疲厭心。
6. 懶惰心。
7. 障礙心。
8. 迷惑心。
9. 唯住無上不可沮壞集一切智助道之法大菩提心。

善男子。我莊嚴佛土。以大悲心。救護眾生。教化成就。供養諸佛。事善知識。為求正法。弘宣護持。一切內外。悉皆能捨。乃至身命亦無所吝。一切劫海說其因緣。劫海可盡此無有盡。

善男子。我法海中。無有一文。無有一句。非是捨施轉輪王位而求得者。非是捨施一切所有而求得者。

善男子。我所求法。皆為救護一切眾生。

*************

我的一點感受,與大家分享!亦希望您能與我分享您的任何學佛心得。讓我們在菩提道上一起努力!

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普願沈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19/07/2008)

Tuesday, July 29, 2008

生如來家

昨天讀誦華嚴經第七十九卷「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二十」。《入法界品》敘述善財童子的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請教善知識開示菩薩如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經偈讚云:「福城東際,童子南詢,百城煙水渺無垠,知識異常倫,五十三人,一曲和陽春。」

這卷涵蓋了善財童子所參訪的第五十一位善知識:

第五十一參的善知識是『彌勒菩薩』,是「妙覺位」,成就「入三世一切境界不忘念智莊嚴藏解脫門」。

此卷描述毘盧遮那莊嚴藏樓閣如是種種不可思議的自在境界,最後彌勒菩薩囑告善財往詣文殊師利菩薩。善財童子從文殊師利所開始他的參訪善知識,現在再回訪文殊,是一個循環、一個圓滿。

而經文中令我感受最深的是菩薩的十種生處:菩提心、深心、諸波羅蜜地、大願、大悲、如理觀察、大乘、教化眾生、智慧方便、修行一切法。這十生處出生菩薩道場、善知識道場、波羅蜜道場、妙行道場、四攝道場、般若波羅蜜道場、方便善巧道場、佛道場、無生法忍道場、生過現未來一切如來道場。

我們秉持菩提心、深心,以波羅蜜、大願、大悲,如理觀察,走在大乘道上、教化眾生;依智慧方便,修行一切佛法。在這原點上,無有疲厭地上求下化、下死功夫,不可思議的自在境界便會兌現,便得生在如來家。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七十九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二十

善財童子言。聖者。何者是菩薩生處。答言。善男子。菩薩有十種生處。何者為十。善男子。

1. 菩提心。是菩薩生處。生菩薩家故。
2. 深心。是菩薩生處。生善知識家故。
3. 諸地。是菩薩生處。生波羅蜜家故。
4. 大願。是菩薩生處。生妙行家故。
5. 大悲。是菩薩生處。生四攝家故。
6. 如理觀察。是菩薩生處。生般若波羅蜜家故。
7. 大乘。是菩薩生處。生方便善巧家故。
8. 教化眾生。是菩薩生處。生佛家故。
9. 智慧方便。是菩薩生處。生無生法忍家故。
10. 修行一切法。是菩薩生處。生過現未來一切如來家故。

*************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

1. 以般若波羅蜜為母。
2. 方便善巧為父。
3. 檀波羅蜜為乳母。
4. 尸波羅蜜為養母。
5. 忍波羅蜜為莊嚴具。
6. 勤波羅蜜為養育者。
7. 禪波羅蜜為澣濯人。
8. 善知識為教授師。
9. 一切菩提分為伴侶。
10. 一切善法為眷屬。
11. 一切菩薩為兄弟。
12. 菩提心為家。
13. 如理修行為家法。
14. 諸地為家處。
15. 諸忍為家族。
16. 大願為家教。
17. 滿足諸行為順家法。
18. 勸發大乘為紹家業。
19. 法水灌頂一生所繫菩薩為王太子。
20. 成就菩提為能淨家族。

善男子。菩薩如是超凡夫地。入菩薩位。生如來家。住佛種性。能修諸行。不斷三寶。善能守護菩薩種族。淨菩薩種。生處尊勝。無諸過惡。一切世間。天人魔梵。沙門婆羅門。恭敬讚歎。

*************

我的一點感受,與大家分享!亦希望您能與我分享您的任何學佛心得。讓我們在菩提道上一起努力!

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普願沈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18/07/2008)

Monday, July 28, 2008

菩提心

昨天讀誦華嚴經第七十八卷「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九」。《入法界品》敘述善財童子的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請教善知識開示菩薩如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經偈讚云:「福城東際,童子南詢,百城煙水渺無垠,知識異常倫,五十三人,一曲和陽春。」

這卷涵蓋了善財童子所參訪的第五十一位善知識。

第五十一參的善知識是『彌勒菩薩』,是「妙覺位」,成就「入三世一切境界不忘念智莊嚴藏解脫門」。

此卷陳述彌勒菩薩稱歎善財童子的種種功德;善財令無量眾生發菩提心。善財童子為饒益一切世間、為救護一切眾生、為勤求一切佛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彌勒菩薩闡揚菩提心的諸功德(一百一十八舉例)及一百殊勝功德法。最後,彌勒菩薩告善財入「毘盧遮那莊嚴藏大樓閣」周遍觀察,則能了知學菩薩行,學已則能成就無量功德。

經云:「因菩提心。出生一切諸菩薩行。三世如來。從菩提心而出生故。」「欲學如來一切智道。先當安住菩提之心。然後修行一切佛法。」上卷云:「一切功德行 皆從願欲生」。願欲出生一切功德,是助道資糧。菩提心出生一切菩薩行,成就法身慧命。若欲學如來一切智道,先應安住菩提心,然後修行一切佛法。發心偏差,很易錯入岐途。何謂菩提心?我們宜花多些時間摸索菩提心的意義,發清淨純真之心,別急於進取,趕求成就。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七十六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七

諸仁者。此長者子。恒以此行。救護眾生。發菩提心未嘗休息。求大乘道曾無懈倦。飲諸法水不生厭足。恒勤積集助道之行。常樂清淨一切法門。修菩薩行不捨精進。成滿諸願善行方便。見善知識情無厭足。事善知識身不疲懈。聞善知識所有教誨。常樂順行未曾違逆。

諸仁者。
1. 若有眾生。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為希有。
2. 若發心已。又能如是。精進方便。集諸佛法。倍為希有。
3. 又能如是求菩薩道。
4. 又能如是淨菩薩行。
5. 又能如是事善知識。
6. 又能如是如救頭然。
7. 又能如是順知識教。
8. 又能如是堅固修行。
9. 又能如是集菩提分。
10. 又能如是不求一切名聞利養。
11. 又能如是不捨菩薩純一之心。
12. 又能如是不樂家宅。不著欲樂。不戀父母親戚知識。但樂追求菩薩伴侶。
13. 又能如是不顧身命。唯願勤修一切智道。應知展轉倍更難得。

*************
善男子。菩提心者。成就如是無量功德。舉要言之。應知悉與一切佛法諸功德等。何以故。因菩提心。出生一切諸菩薩行。三世如來。從菩提心而出生故。是故善男子。若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則已出生無量功德。普能攝取一切智道。

*************

善男子。如人學射先安其足後習其法。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欲學如來一切智道。先當安住菩提之心。然後修行一切佛法。

*************

我的一點感受,與大家分享!亦希望您能與我分享您的任何學佛心得。讓我們在菩提道上一起努力!

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普願沈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17/07/2008)

Sunday, July 27, 2008

一切功德行 皆從願欲生

昨天讀誦華嚴經第七十七卷「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八」。《入法界品》敘述善財童子的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請教善知識開示菩薩如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經偈讚云:「福城東際,童子南詢,百城煙水渺無垠,知識異常倫,五十三人,一曲和陽春。」

這卷涵蓋了善財童子所參訪的第五十參的『德生童子、有德童女』共兩位善知識,及覲見第五十一參的善知識『彌勒菩薩』。

第五十參的善知識是『德生童子、有德童女』,是「等覺位」的第十位,成就「菩薩幻住解脫門」。

第四十參的瞿波女(具足妙德童女)戀慕轉輪王太子,是補充的圓滿。第五十參的德生童子、有德童女,啟示本自具足的圓滿。兩者的圓滿過程有別,但都是通過德行(德性)的具足、出生、成就而兌現。反迷成悟就是將我們下劣的貪瞋癡根性捨棄、放下,將我們本有崇高的真、善、美德性顯露出來。

一切的功德行為,都是從願求而生;善財童子深明此理,常樂勤修習。經云:「一切功德行 皆從願欲生 善財已了知 常樂勤修習」。凡夫的願欲是十八界(六塵、六根與六識)的滿足,是『我』的期求。菩薩的願欲是法身慧命的兌現,是『無我』的願求。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七十六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七

又決定知
1) 一切諸報皆從業起。
2) 一切諸果皆從因起。
3) 一切諸業皆從習起。
4) 一切佛興皆從信起。
5) 一切化現諸供養事。皆悉從於決定解起。
6) 一切化佛從敬心起。
7) 一切佛法從善根起。
8) 一切化身從方便起。
9) 一切佛事從大願起。
10) 一切菩薩所修諸行。從迴向起。
11) 一切法界廣大莊嚴。從一切智境界而起。

*************

是雖行於慈而於諸眾生無所愛戀。雖行於悲而於諸眾生無所取著。雖行於喜而觀苦眾生心常哀愍。雖行於捨而不廢捨利益他事者之所住處。

是雖行九次第定而不厭離欲界受生。雖知一切法無生無滅而不於實際作證。雖入三解脫門而不取聲聞解脫。雖觀四聖諦而不住小乘聖果。雖觀甚深緣起而不住究竟寂滅。雖修八聖道而不求永出世間。雖超凡夫地而不墮聲聞辟支佛地。雖觀五取蘊而不永滅諸蘊。雖超出四魔而不分別諸魔。雖不著六處而不永滅六處。雖安住真如而不墮實際。雖說一切乘而不捨大乘。此大樓閣是住如是等一切諸功德者之所住處。

*************

一切功德行  皆從願欲生  善財已了知  常樂勤修習

*************

我的一點感受,與大家分享!亦希望您能與我分享您的任何學佛心得。讓我們在菩提道上一起努力!

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普願沈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16/07/2008)

Saturday, July 26, 2008

等覺位的解脫門

昨天讀誦華嚴經第七十六卷「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七」。《入法界品》敘述善財童子的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請教善知識開示菩薩如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經偈讚云:「福城東際,童子南詢,百城煙水渺無垠,知識異常倫,五十三人,一曲和陽春。」

這卷涵蓋了善財童子所參訪的第四十一位至四十九位,共九位善知識:

第四十一參的善知識是『摩耶夫人』,是「等覺位」的第一位,成就「菩薩大願智幻莊嚴解脫門」。

第四十二參的善知識是『天主光女』,是「等覺位」的第二位,成就「菩薩無礙念清淨莊嚴解脫門」。

第四十三參的善知識是『遍有童子師』,是「等覺位」的第三位,成就「示『師』法教,不授法」。

第四十四參的善知識是『善知眾藝童子』,是「等覺位」的第四位,成就「菩薩字智法」。

第四十五參的善知識是『賢聖優婆夷』,是「等覺位」的第五位,成就「無生處無盡輪解脫門(又稱無依處道場解脫門)」。

第四十六參的善知識是『堅固解脫長』,是「等覺位」的第六位,成就「無著念清淨莊嚴解脫門」。

第四十七參的善知識是『妙月長者』,是「等覺位」的第七位,成就「無垢智光明解脫門」。

第四十八參的善知識是『無勝軍長者』,是「等覺位」的第八位,成就「菩薩無盡相解脫門」。

第四十九參的善知識是『最寂靜婆羅門』,是「等覺位」的第九位,成就「菩薩誠願語解脫門」。

由於此卷是等覺位的解脫門,法門已經是一種轉化而不要詳盡的描述。除了摩耶夫人一參,其餘之參都是數句便帶過去;而第四十三參更加連法門也不授。

摩耶夫人是諸佛之母,也即是覺悟之孕育所或發源處;要有摩耶夫人諸佛才能出世,要成就「菩薩大願智幻莊嚴解脫門」覺悟才能出現。這一參對「心城」的守護和淨修,有詳細的講記可值得我們參考。

善知眾藝童子成就的「菩薩字智法」是恆唱持華嚴四十二字母,每一字母入一個般若波羅蜜多門。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七十六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七

有主城神。名曰寶眼。眷屬圍遶。於虛空中。而現其身。種種妙物以為嚴飾。手持無量眾色寶華。以散善財。作如是言。善男子。
1. 應守護心城。謂不貪一切生死境界。
2. 應莊嚴心城。謂專意趣求如來十力。
3. 應淨治心城。謂畢究斷除慳嫉諂誑。
4. 應清涼心城。謂思惟一切諸法實性。
5. 應增長心城。謂成辦一切助道之法。
6. 應嚴飾心城。謂造立諸禪解脫宮殿。
7. 應照耀心城。謂普入一切諸佛道場聽受般若波羅蜜法。
8. 應增益心城。謂普攝一切佛方便道。
9. 應堅固心城。謂恒勤修習普賢行願。
10.應防護心城。謂常專禦扞惡友魔軍。
11.應廓徹心城。謂開引一切佛智光明。
12.應善補心城。謂聽受一切佛所說法。
13.應扶助心城。謂深信一切佛功德海。
14.應廣大心城。謂大慈普及一切世間。
15.應善覆心城。謂集眾善法。以覆其上
16.應寬廣心城。謂大悲哀愍一切眾生。
17.應開心城門。謂悉捨所有隨應給施。
18.應密護心城。謂防諸惡欲不令得入。
19.應嚴肅心城。謂逐諸惡法不令其住。
20.應決定心城。謂集一切智助道之法恒無退轉。
21.應安立心城。謂正念三世一切如來所有境界。
22.應瑩徹心城。謂明達一切佛正法輪修多羅中所有法門種種緣起。
23.應部分心城。謂普曉示一切眾生皆令得見薩婆若道。
24.應住持心城。謂發一切三世如來諸大願海。
25.應富實心城。謂集一切周遍法界大福德聚。
26.應令心城明了。謂普知眾生根欲等法。
27.應令心城自在。謂普攝一切十方法界。
28.應令心城清淨。謂正念一切諸佛如來。
29.應知心城自性。謂知一切法皆無有性。
30.應知心城如幻。謂以一切智了諸法性。

佛子。菩薩摩訶薩。若能如是淨修心城。則能積集一切善法。何以故。蠲除一切諸障難故。所謂見佛障。聞法障。供養如來障。攝諸眾生障。淨佛國土障。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以離如是諸障難故。若發希求善知識心。不用功力。則便得見。乃至究竟必當成佛。

*************

我的一點感受,與大家分享!亦希望您能與我分享您的任何學佛心得。讓我們在菩提道上一起努力!

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普願沈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15/07/2008)

Friday, July 25, 2008

愛情故事

昨天讀誦華嚴經第七十五卷「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六」。《入法界品》敘述善財童子的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請教善知識開示菩薩如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經偈讚云:「福城東際,童子南詢,百城煙水渺無垠,知識異常倫,五十三人,一曲和陽春。」

這卷涵蓋了善財童子所參訪的第四十位善知識。

第四十參的善知識是『釋女瞿波』,是十聖位「十地位」的第十位「法雲地」,成就「觀一切菩薩三昧境界海解脫門」。

此參希有地敘述自性海中的「愛情故事」。我用「愛情故事」這個名相可能令不少讀者不滿意。華嚴經是這麼的莊嚴殊勝,「愛情故事」是那麼的世俗執著!透過世間法作媒介,也可度眾生入法界門;六祖法寶壇經云:「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瞿波女(具足妙德童女)生生世世戀慕(心有所屬)轉輪王太子(王位的繼承人,「一生補處菩薩」,將覺悟的成就者);六十億百千那由他佛出興於世,妙德女皆與王太子承事供養被佛。妙德女皆與王太子的結合,不是男女慾望的結合,而是陰陽對立(相對性)的相互補充、結集、圓融達到的圓滿(一體性)。

沒有能力把對立轉化成圓融,覺悟之門還是離我們很遙遠。我們情執深重的慾界凡夫,別把情執著重在兩性的慾望中,而應藉著這個情執的能量,提昇我們法身慧命的成長!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七十五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六

聖者。我願一切眾生息諸熱惱。離諸惡業。生諸安樂。修諸淨行。

聖者。一切眾生起諸煩惱。造諸惡業。墮諸惡趣。若身若心恒受楚毒。菩薩見已心生憂惱。

聖者。譬如有人唯有一子。愛念情至。忽見被人割截肢體。其心痛切不能自安。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見諸眾生以煩惱業。墮三惡趣受種種苦。心大憂惱。若見眾生起身語意三種善業。生天人趣。受身心樂。菩薩爾時。生大歡喜。何以故。
· 菩薩不自為故求一切智。
· 不貪生死諸欲快樂。
· 不隨想倒見倒心倒諸結隨眠愛見力轉。
· 不起眾生種種樂想。
· 亦不味著諸禪定樂。
· 非有障礙。疲厭退轉住於生死。
但見眾生。於諸有中。具受無量種種諸苦。起大悲心。以大願力而普攝取。悲願力故。修菩薩行。為斷一切眾生煩惱。為求如來一切智智。為供養一切諸佛如來。為嚴淨一切廣大國土。為淨治一切眾生樂欲。及其所有身心諸行。於生死中無有疲厭。

聖者菩薩摩訶薩。於諸眾生
1. 為莊嚴。令生人天富貴樂故。
2. 為父母。為其安立菩提心故。
3. 為養育。令其成就菩薩道故。
4. 為衛護。令其遠離三惡道故。
5. 為船師。令其得度生死海故。
6. 為歸依。令捨諸魔煩惱怖故。
7. 為究竟。令其永得清涼樂故。
8. 為津濟。令入一切諸佛海故。
9. 為導師。令至一切法寶洲故。
10. 為妙華。開敷諸佛功德心故。
11. 為嚴具。常放福德智慧光故。
12. 為可樂。凡有所作悉端嚴故。
13. 為可尊。遠離一切諸惡業故。
14. 為普賢。具足一切端嚴身故。
15. 為大明。常放智慧淨光明故。
16. 為大雲。常雨一切甘露法故。
聖者。菩薩如是修諸行時。令一切眾生。皆生愛樂具足法樂。

*************

我的一點感受,與大家分享!亦希望您能與我分享您的任何學佛心得。讓我們在菩提道上一起努力!

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普願沈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14/07/2008)

Thursday, July 24, 2008

自在受生

昨天讀誦華嚴經第七十四卷「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五」。《入法界品》敘述善財童子的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請教善知識開示菩薩如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經偈讚云:「福城東際,童子南詢,百城煙水渺無垠,知識異常倫,五十三人,一曲和陽春。」

這卷涵蓋了善財童子所參訪的第三十九位善知識:

第三十九參的善知識是『妙德圓滿愛敬主林神』,是十聖位「十地位」的第九位「善慧地」,成就「一切菩薩自在受生解脫門」。

此卷與之前兩卷一樣,用了全卷的編幅闡明一個法門;第三十七、三十八和三十九參的重要性在此可見一番。從第三十至三十八參的善知識都是「主夜神」(黑夜是黎明的前奏),到了第三十九參是「主林神」(園林是繁殖萬物的孕育場)。

這一參是敘述菩薩受生的條件(菩薩的十種受生藏)、孕育與過程(十種相、十種光明瑞相、十種神變)。

經云:「依善知識。修行善法。於一切剎。在在生處。摩耶夫人。常為其母。」摩耶夫人常為諸佛菩薩之母,正如文殊師利菩薩常為諸佛之師、普賢菩薩是諸佛之長子。其間之法義,我們領會了多少?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七十四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五

善男子。菩薩有十種受生藏。若菩薩。成就此法。則生如來家。念念增長菩薩善根。不疲不懈不厭不退。無斷無失。離諸迷惑。不生怯劣惱悔之心。趣一切智。入法界門。發廣大心。增長諸度。成就諸佛無上菩提。捨世間趣。入如來地。獲勝神通。諸佛之法常現在前。順一切智真實義境。何等為十。

1. 一者願常供養一切諸佛受生藏。
2. 二者發菩提心受生藏。
3. 三者觀諸法門勤修行受生藏。
4. 四者以深淨心普照三世受生藏。
5. 五者平等光明受生藏。
6. 六者生如來家受生藏。
7. 七者佛力光明受生藏。
8. 八者觀普智門受生藏。
9. 九者普現莊嚴受生藏。
10. 十者入如來地受生藏。

*************

善男子。菩薩具此十法。生如來家。為一切世間清淨光明。善男子。我從無量劫來。得是自在受生解脫門。善財白言。聖者。此解脫門。境界云何。答言。善男子。我先發願。願一切菩薩示受生時。皆得親近。願入毘盧遮那如來無量受生海。以昔願力。生此世界閻浮提中嵐毘尼園。專念菩薩。何時下生。經於百年。世尊果從兜率陀天而來生此。時此林中。現十種相。何等為十。… …

善男子。摩耶夫人。出迦毘羅城。入此林時。復現十種光明瑞相。令諸眾生得法光明。… …

善男子。摩耶夫人。於畢洛叉樹下坐時。復現菩薩將欲誕生。十種神變。… …

*************

我的一點感受,與大家分享!亦希望您能與我分享您的任何學佛心得。讓我們在菩提道上一起努力!

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普願沈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13/07/2008)

Wednesday, July 23, 2008

同願同行

昨天讀誦華嚴經第七十三卷「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四」。《入法界品》敘述善財童子的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請教善知識開示菩薩如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經偈讚云:「福城東際,童子南詢,百城煙水渺無垠,知識異常倫,五十三人,一曲和陽春。」

這卷涵蓋了善財童子所參訪的第三十八位善知識:

第三十八參的善知識是『守護一切眾生大願精進力光明主夜神(大願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夜神)』,是十聖位「十地位」的第八位「不動地」,成就「菩薩普化眾生令生善根解脫門(教化眾生令生善根解脫門)」。

此卷與第七十二卷一樣,用了全卷的編幅闡明一個法門,第七十三卷是「不動地」的法門。

善財童子的五十三參給我們重複顯示善知識的重要性、難遇性和可貴性。此參更引述我們對善知識應有的態度:於善知識生同己心、生清淨自業果心、生莊嚴菩薩行心、生成就一切佛法心、生能生心、生出離心、生具一切福智海心、生增長心、生具一切善根心、生能成辦大利益心。

具以上的心,可令我們精勤辦一切智助道法、親近供養生善根、速能莊嚴一切菩薩行、誘誨於我們令修道、能生無上法、修行普賢菩薩所有行願而出離、積集諸白法、增長一切智、志願得圓滿、自在安住一切菩薩法、成一切智道、得一切佛法。簡要言之,對善知識我們要知恩、感恩、報恩—承事供養,依教奉行。

發了上述的十心已,便得與佛剎微塵數諸菩薩同行。所謂同念、同慧、同趣、同覺、同根、同心、同境、同證、同義、同勇猛、同色身、同力、同無畏、同精進、同辯才、同無等、同愛語、同妙音、同滿音、同淨德、同智地、同梵行、同大慈、同大悲、同身業、同語業、同意業、同莊嚴、同親近、同勸請、同供養、同教化、同光明、同三昧、同充遍、同住處、同眷屬、同入處、同心慮、同往詣、同方便、同超勝、同不退、同破闇、同無生忍、同遍一切諸佛剎網、同智證、同修行、同希求、同清淨、同妙意、同精進、同淨行、同無礙、同善巧、同隨樂、同方便、同護念、同入地、同所住、同記別、同三昧、同建立、同正念、同修行、同淨信、同捨離、同不退智、同受生、同所住、同境界、同無依、同說法、同勤修、同神通、同神力、同陀羅尼、同祕密法、同甚深法、同光明、同欣樂、同震動、同不虛、同出離,滿足一切諸大願海,成就如來十力智。

『同願同行』的殊勝、非語言文字可能表達,亦非大腦之可以思惟。您有沒有這份膽色朝那個目標闖一闖?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七十三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四


時善財童子。見如是等佛剎微塵數差別身。一心頂禮。舉體投地。良久乃起。合掌瞻仰。於善知識。生十種心。何等為十。所謂
1. 於善知識生同己心。令我精勤辦一切智助道法故。
2. 於善知識生清淨自業果心。親近供養生善根故。
3. 於善知識生莊嚴菩薩行心。令我速能莊嚴一切菩薩行故。
4. 於善知識生成就一切佛法心。誘誨於我令修道故。
5. 於善知識生能生心。能生於我無上法故。
6. 於善知識生出離心。令我修行普賢菩薩所有行願而出離故。
7. 於善知識生具一切福智海心。令我積集諸白法故。
8. 於善知識生增長心。令我增長一切智故。
9. 於善知識生具一切善根心。令我志願得圓滿故。
10.於善知識生能成辦大利益心。令我自在安住一切菩薩法故。成一切智道故。得一切佛法故。是為十。

*************

我的一點感受,與大家分享!亦希望您能與我分享您的任何學佛心得。讓我們在菩提道上一起努力!

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普願沈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12/07/2008)

Monday, July 21, 2008

因緣重組

昨天讀誦華嚴經第七十二卷「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三」。《入法界品》敘述善財童子的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請教善知識開示菩薩如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經偈讚云:「福城東際,童子南詢,百城煙水渺無垠,知識異常倫,五十三人,一曲和陽春。」

這卷涵蓋了善財童子所參訪的第三十七位善知識:

第三十七參的善知識是『開敷一切樹華主夜神』,是十聖位「十地位」的第七位「遠行地」,成就「菩薩出生廣大歡喜光明解脫門」。

此卷用了全卷的編幅闡明「遠行地」的法門。「遠行地」是七地菩薩,修的是菩薩廣大方便(光明)妙行。

此卷令我體會最深的是「一切法音圓滿蓋王」哀憫眾生(眾因緣和合而生)墮於無底生死大坑、為諸煩惱之所逼迫、生老病死之所恐怖、常為世間眾怖所逼、無有智眼,常為身見疑惑所覆、常為癡闇之所迷惑、常為慳嫉諂誑所濁、長時漂沒生死大海、諸根剛彊難可調伏、猶如盲瞽不見道路,起大悲心。

由於因緣的不調順,眾生不得安樂。行者若能明白因緣法的運作,能把因緣重組,便可轉煩惱為菩提,拔濟一切眾生。

「一切法音圓滿蓋王」一心思惟自己應當如何而速勉濟,令眾生得住一切智地;應當如何而作救護,令其安住一切善業;應當如何為作歸依,令其永得身心安隱;應當如何而為祐助,令其得住一切智道;應當如何為作方便,令其得決疑見翳膜;應當如何為作明炬,令其照見一切智城;應當如何而為開曉,令其證得清淨法身;應當如何而普運度,令其得上菩提彼岸;應當如何而為調御,令其具足諸佛神力;應當如何而為引導,令其得入一切智門。

學佛祇可要求自己下功夫,隨順因緣法,改變因緣組合,成就眾生,同時也是成就自己。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七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三

爾時大王。聞此語已。得百萬阿僧祇大悲門。一心思惟。發十種大悲語。其十者何。所謂
1) 哀哉眾生。墮於無底生死大坑。我當云何而速勉濟。令其得住一切智地。
2) 哀哉眾生。為諸煩惱之所逼迫。我當云何而作救護。令其安住一切善業。
3) 哀哉眾生。生老病死之所恐怖。我當云何為作歸依。令其永得身心安隱。
4) 哀哉眾生。常為世間眾怖所逼。我當云何而為祐助。令其得住一切智道。
5) 哀哉眾生。無有智眼。常為身見疑惑所覆。我當云何為作方便。令其得決。疑見翳膜。
6) 哀哉眾生。常為癡闇之所迷惑。我當云何為作明炬。令其照見一切智城。
7) 哀哉眾生。常為慳嫉諂誑所濁。我當云何而為開曉。令其證得清淨法身。
8) 哀哉眾生。長時漂沒生死大海。我當云何而普運度。令其得上菩提彼岸。
9) 哀哉眾生。諸根剛彊。難可調伏。我當云何而為調御。令其具足諸佛神力。
10) 哀哉眾生。猶如盲瞽不見道路。我當云何而為引導。令其得入一切智門。

*************

我的一點感受,與大家分享!亦希望您能與我分享您的任何學佛心得。讓我們在菩提道上一起努力!

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普願沈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11/07/2008)

Sunday, July 20, 2008

守護心城

昨天讀誦華嚴經第七十一卷「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二」。《入法界品》敘述善財童子的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請教善知識開示菩薩如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經偈讚云:「福城東際,童子南詢,百城煙水渺無垠,知識異常倫,五十三人,一曲和陽春。」

這卷涵蓋了善財童子所參訪的第三十五位至第三十六位共兩位善知識:

第三十五參的善知識是『具足功德寂靜音海主夜神(或稱寂靜音海夜神)』,是十聖位「十地位」的第五位「難勝地」,成就「念念速疾出生廣大歡喜莊嚴解脫門(又稱菩薩念念出生廣大喜莊嚴解脫門)」。

第三十六參的善知識是『守護一切城增長威力主夜神』,是十聖位「十地位」的第六位「現前地」,成就「菩薩甚深自在可愛妙音解脫門(又稱菩薩甚深自在妙音解脫門)」。

此卷令我體會最深的有以下兩點:(一)在十聖位「十地位」的第五位「難勝地」,十波羅蜜的境界,與第五地以下的境界,截然不同。(二)城閣是維護色身的堡壘,心城是維護「法身慧命」的要塞。

(一)在「難勝地」菩薩修行十大法藏,得菩薩甚深自在妙音解脫。一修布施廣大法藏,隨眾生心悉令滿足,這布施是以滿足眾生心為首要。二修淨戒,以普入一切佛功德海為前提。三修堪忍,能遍思惟一切法性。四修精進,趣一切智恒不退轉。五修禪定,能滅一切眾生熱惱,不是身心的動與不動的事相了。六修般若,能遍了知一切法海。七修方便,能遍成熟諸眾生海,嚴土淑生。八修諸願,遍一切佛剎、一切諸眾生海,盡未來劫修菩薩行。九修諸力,念念現於一切法界海、一切佛國土,成等正覺常不休息。十修淨智,得如來智遍知三世一切諸法無有障礙。

(二)「守護心城」對學佛之人是尤其重要!我們的心常被六塵境界攝走,心被境轉。守護著心城,不被貪、瞋、癡、慢、疑、見所侵略;以七寶池(七菩提分),八功德水(八正道)護持心菲。心城堅固,道心日隆,善根益長。您的心城建設起來沒有?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七十一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二

爾時善財童子。白寂靜音海夜神言。大聖。云何修行。得此解脫。
夜神言。善男子。菩薩修行十大法藏。得此解脫。何等為十。
1) 一修布施廣大法藏。隨眾生心悉令滿足。
2) 二修淨戒廣大法藏。普入一切佛功德海。
3) 三修堪忍廣大法藏。能遍思惟一切法性。
4) 四修精進廣大法藏。趣一切智恒不退轉。
5) 五修禪定廣大法藏。能滅一切眾生熱惱。
6) 六修般若廣大法藏。能遍了知一切法海。
7) 七修方便廣大法藏。能遍成熟諸眾生海。
8) 八修諸願廣大法藏。遍一切佛剎一切諸眾生海盡未來劫修菩薩行。
9) 九修諸力廣大法藏。念念現於一切法界海一切佛國土成等正覺常不休息。
10) 十修淨智廣大法藏。得如來智遍知三世一切諸法無有障礙。

善男子。若諸菩薩。安住如是十大法藏。則能獲得如是解脫。清淨增長積集堅固。安住圓滿。

*************

善男子。我從是來。於生死夜無明昏寐諸眾生中。而獨覺悟。令諸眾生。守護心城。捨三界城。住一切智無上法城。善男子。我唯知此甚深自在妙音解脫。令諸世間。離戲論語。不作二語。常真實語。恒清淨語。如諸菩薩摩訶薩。能知一切語言自性。於念念中。自在開悟一切眾生。入一切眾生言音海。於一切言辭。悉皆辨了。明見一切諸法門海。於普攝一切法陀羅尼。已得自在。隨諸眾生心之所疑。而為說法。究竟調伏一切眾生。

*************

我的一點感受,與大家分享!亦希望您能與我分享您的任何學佛心得。讓我們在菩提道上一起努力!

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普願沈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10/07/2008)

Saturday, July 19, 2008

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昨天讀誦華嚴經第七十卷「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一」。《入法界品》敘述善財童子的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請教善知識開示菩薩如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經偈讚云:「福城東際,童子南詢,百城煙水渺無垠,知識異常倫,五十三人,一曲和陽春。」

這卷涵蓋了善財童子所參訪的第三十四位善知識:

第三十四參的善知識是『普救護一切眾生威德吉祥主夜神(或稱普救眾生妙德夜神)』,是十聖位「十地位」的第四位「焰慧地」,成就「菩薩普現一切世間調伏眾生解脫門」。

此卷用了整個編幅闡釋「普救眾生妙德夜神」的「普現一切世間調伏眾生解脫門」,這解脫門的覆蓋範圍、普及性、時空的深廣、法門之殊勝,可見一番。

而最令我感觸的是得到十千三昧後復得的三十心。它們是:妙定心、不動心、歡喜心、安慰心、廣大心、順善知識心、緣甚深一切智心、住廣大方便海心、捨離一切執著心、不住一切世間境界心、入如來境界心、普照一切色海心、無惱害心、無高倨心、無疲倦心、無退轉心、無懈怠心、思惟諸法自性心、安住一切法門海心、觀察一切法門海心、了知一切眾生海心、救護一切眾生海心、普照一切世界海心、普生一切佛願海心、悉破一切障山心、積集福德助道心、現見諸佛十力心、普照菩薩境界心、增長菩薩助道心、遍緣一切方海心。

近期的日子,生活起居的運作事務盡量減少,把精神時間,放在心性的觀察。有一點體會到的是:雖然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但心的生起(發心),心的運作(心行),心的功用(心念、心願)是有跡可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自心」是我現在下功夫的地方。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七十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一


普智寶焰妙德幢王如來。為說修多羅。名一切如來轉法輪。十佛剎微塵數修多羅。而為眷屬。

時彼女人。聞此經已。則得成就十千三昧門。其心柔軟。無有麤彊。如初受胎。如始誕生。如娑羅樹初始生芽。彼三昧心。亦復如是。所謂
1. 現見一切佛三昧。
2. 普照一切剎三昧。
3. 入一切三世門三昧。
4. 說一切佛法輪三昧。
5. 知一切佛願海三昧。
6. 開悟一切眾生令出生死苦三昧。
7. 常願破一切眾生闇三昧。
8. 常願滅一切眾生苦三昧。
9. 常願生一切眾生樂三昧。
10. 教化一切眾生不生疲厭三昧。
11. 一切菩薩無障礙幢三昧。
12. 普詣一切清淨佛剎三昧。

得如是等十千三昧已。
復得
1. 妙定心。
2. 不動心。
3. 歡喜心。
4. 安慰心。
5. 廣大心。
6. 順善知識心。
7. 緣甚深一切智心。
8. 住廣大方便海心。
9. 捨離一切執著心。
10. 不住一切世間境界心。
11. 入如來境界心。
12. 普照一切色海心。
13. 無惱害心。
14. 無高倨心。
15. 無疲倦心。
16. 無退轉心。
17. 無懈怠心。
18. 思惟諸法自性心。
19. 安住一切法門海心。
20. 觀察一切法門海心。
21. 了知一切眾生海心。
22. 救護一切眾生海心。
23. 普照一切世界海心。
24. 普生一切佛願海心。
25. 悉破一切障山心。
26. 積集福德助道心。
27. 現見諸佛十力心。
28. 普照菩薩境界心。
29. 增長菩薩助道心。
30. 遍緣一切方海心。

一心思惟普賢大願。發一切如來十佛剎微塵數願海。
1. 願嚴淨一切佛國。
2. 願調伏一切眾生。
3. 願遍知一切法界。
4. 願普入一切法界海。
5. 願於一切佛剎。盡未來際劫。修菩薩行。
6. 願盡未來際劫。不捨一切菩薩行。
7. 願得親近一切如來。
8. 願得承事一切善友。
9. 願得供養一切諸佛。
10. 願於念念中。修菩薩行。增一切智。無有間斷。
發如是等十佛剎微塵數願海。成就普賢所有大願。

*************

我的一點感受,與大家分享!亦希望您能與我分享您的任何學佛心得。讓我們在菩提道上一起努力!

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普願沈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09/07/2008)

Friday, July 18, 2008

勇猛精進

昨天讀誦華嚴經第六十九卷「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入法界品》敘述善財童子的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請教善知識開示菩薩如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經偈讚云:「福城東際,童子南詢,百城煙水渺無垠,知識異常倫,五十三人,一曲和陽春。」

這卷涵蓋了善財童子所參訪的第三十二位及第三十三位共兩位善知識:

第三十二參的善知識是『普遍吉祥無垢光主夜神(或稱普德淨光夜神)』,是十聖位「十地位」的第二位「離垢地」,成就「菩薩寂靜禪定樂普遊步勇猛解脫門(或稱菩薩寂靜禪定樂普遊步解脫門)」。

第三十三參的善知識是『喜目觀察一切眾生主夜神(或稱喜目觀察眾生光夜神)』,是十聖位「十地位」的第三位「發光地」,成就「大速疾力普喜藏無垢解脫門(或稱大勢力普喜幢解脫門)」。

此卷令我感受最深的是『喜目觀察眾生光夜神』以「勇猛精進」成就的「大勢力普喜幢解脫門」。勇猛精進力從何處來?從四神足(欲、勤、心、觀),五根、五力(信、進、念、定、慧),七菩提分(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猗覺支、捨覺支、定覺支、念覺支),十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方便、願、力、智)而來。

不少學佛之人都發不起「勇猛精進心」,何況是「勇猛精進力」!我們現在還沒有「勇猛精進力」不是問題,重要的是我們的心要向「勇猛精進」靠過去,當下釐清目標,發趣向心、盡心盡力地向菩提道邁步,總有一天我們的「勇猛精進力」得以成就。不踏上第一步,永不能前進!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六十九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

說菩提心。無有窮盡。心無盡故。智亦無盡。普斷一切眾生煩惱。
說諸眾生卑賤醜陋。不具足身。令生厭離。讚諸如來清淨妙色無上之身。令生欣樂。如是方便。成熟眾生。
又出等眾生界種種身雲。隨諸眾生心之所樂。
1. 說勇猛精進。修一切智助道之法。
2. 勇猛精進。降伏魔怨。
3. 勇猛精進。發菩提心。不動不退。
4. 勇猛精進。度一切眾生。出生死海。
5. 勇猛精進。除滅一切惡道諸難。
6. 勇猛精進。壞無智山。
7. 勇猛精進供養一切諸佛如來。不生疲厭。
8. 勇猛精進。受持一切諸佛法輪。
9. 勇猛精進。壞散一切諸障礙山。
10. 勇猛精進。教化成熟一切眾生。
11. 勇猛精進。嚴淨一切諸佛國土。
如是方便成熟眾生。又出種種無量身雲。以種種方便。令諸眾生。心生歡喜。捨離惡意。厭一切欲。

*************

善男子。我唯得此大勢力普喜幢解脫門。如諸菩薩摩訶薩。
1. 於念念中。普詣一切諸如來所。疾能趣入一切智海。
2. 於念念中。以發趣門。入於一切諸大願海。
3. 於念念中。以願海門。盡未來劫。
4. 念念出生一切諸行。
【1】 一一行中。出生一切剎微塵數身。
【2】 一一身。普入一切法界門。
【3】 一一法界門。一切佛剎中。隨眾生心說諸妙行。
【4】 一切剎一一塵中。悉見無邊諸如來海。
【5】 一一如來所。悉見遍法界諸佛神通。
【6】 一一如來所。悉見往劫修菩薩行。
【7】 一一如來所。受持守護所有法輪。
【8】 一一如來所。悉見三世一切如來諸神變海。

*************

我的一點感受,與大家分享!亦希望您能與我分享您的任何學佛心得。讓我們在菩提道上一起努力!

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普願沈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08/07/2008)

Thursday, July 17, 2008

修行的軌跡

昨天讀誦華嚴經第六十八卷「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九」。《入法界品》敘述善財童子的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請教善知識開示菩薩如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經偈讚云:「福城東際,童子南詢,百城煙水渺無垠,知識異常倫,五十三人,一曲和陽春。」

這卷涵蓋了善財童子所參訪的第二十五位至第三十一位共七位善知識:

第二十五參的善知識是『寶友女(或稱婆須蜜多女)』,是上賢位「十迴向位」的第五位「無盡功德藏迴向」,成就「菩薩離貪欲際解脫法門」。

第二十六參的善知識是『鞞瑟胝羅居士』,是上賢位「十迴向位」的第六位「除順平等善根迴向」,成就「不般涅槃際菩薩解脫法門」。

第二十七參的善知識是『大悲觀自在菩薩』,是上賢位「十迴向位」的第七位「除順等觀一切眾生迴向」,成就「菩薩大悲速疾解脫法門(或稱菩薩大悲行門)」。

第二十八參的善知識是『正性無異行菩薩(或稱正趣菩薩)』,是上賢位「十迴向位」的第八位「真如迴向」,成就「菩薩普門不動速疾行解脫法門(或稱普門速疾行)」。

第二十九參的善知識是『大天神(大天王)』,是上賢位「十迴向位」的第九位「無縛無著解脫迴向」,成就「菩薩雲網解脫法門」。

第三十參的善知識是『自性不動主地神(或稱安住地神)』,是上賢位「十迴向位」的第十位「等法界無量迴向」,成就「菩薩難摧伏智慧藏解脫法門(或稱不可壞智慧藏法門)」。

第三十一參的善知識是『春和主夜神(或稱婆珊婆演底主夜神)』,是十聖位「十地位」的第一位「歡喜地」,成就「菩薩教化調伏破一切眾生癡暗法光明解脫門(或稱菩薩破一切眾生暗法光明解脫)」。

此卷令我體會到的是善財童子從文殊師利菩薩(又名妙吉祥菩薩—表「智慧」)的介紹、求覓、參訪善知識的軌跡是:認知善知識的名稱,尋覓往詣善知識,從善知識所得法,如法修行,再參訪下一位善知識。這個過程給我的啟示是,修行也按照這個程序:設立目標(認知善知識名稱),摸索法門(尋覓往詣善知識),領會法門(從善知識所得法),修行證入(如法修行),超越自己建立下一個目標(再參訪下一位善知識)。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六十八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九

爾時善財童子。
1. 一心思惟彼居士教。
2. 入彼菩薩解脫之藏。
3. 得彼菩薩能隨念力。
4. 憶彼諸佛出現次第。
5. 念彼諸佛相續次第。
6. 持彼諸佛名號次第。
7. 觀彼諸佛所說妙法。
8. 知彼諸佛具足莊嚴。
9. 見彼諸佛成正等覺。
10. 了彼諸佛不思議業。
便即往詣大菩薩所。

*************
爾時善財童子。
1. 入菩薩廣大行。
2. 求菩薩智慧境。
3. 見菩薩神通事。
4. 念菩薩勝功德。
5. 生菩薩大歡喜。
6. 起菩薩堅精進。
7. 入菩薩不思議自在解脫。
8. 行菩薩功德地。
9. 觀菩薩三昧地。
10. 住菩薩總持地。
11. 入菩薩大願地。
12. 得菩薩辯才地。
13. 成菩薩諸力地。
漸次遊行。

*************
爾時善財童子。一心思惟安住神教。憶持菩薩不可沮壞智藏解脫。
1. 修其三昧。
2. 學其軌則。
3. 觀其遊戲。
4. 入其微妙。
5. 得其智慧。
6. 達其平等。
7. 知其無邊。
8. 測其甚深。
漸次遊行。

*************

我的一點感受,與大家分享!亦希望您能與我分享您的任何學佛心得。讓我們在菩提道上一起努力!

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普願沈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07/07/2008)

Wednesday, July 16, 2008

菩提道的次第

昨天讀誦華嚴經第六十七卷「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八」。《入法界品》敘述善財童子的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請教善知識開示菩薩如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經偈讚云:「福城東際,童子南詢,百城煙水渺無垠,知識異常倫,五十三人,一曲和陽春。」

這卷涵蓋了善財童子所參訪的第二十位至第二十四位共五位善知識:

第二十參的善知識是『遍行外道』,是中賢位「十行位」的第十位「真實行」,成就「至一切處隨順遍行菩薩行解脫門(或稱此至一切處菩薩行)」。

第二十一參的善知識是『青蓮花長者(或稱優缽羅華鬻香長者)』,是上賢位「十迴向位」的第一位「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迴向」,成就「調和香解脫法門(或稱調和香法)」。

第二十二參的善知識是『自在船師(或稱婆施羅船師)』,是上賢位「十迴向位」的第二位「不壞迴向」,成就「菩薩大悲幢解脫法門(或稱菩薩大悲幢行)」。

第二十三參的善知識是『最勝長者(或稱無上勝長者)』,是上賢位「十迴向位」的第三位「等一切佛迴向」,成就「至一切處淨菩薩行解脫法門(或稱至一切處修菩薩行清淨法門)」。

第二十四參的善知識是『師子頻申比丘尼』,是上賢位「十迴向位」的第四位「至一切處迴向」,成就「滅除一切微細分別成就一切智菩薩解脫法門(或稱成就一切智解脫)」。

此卷令我體會最深的是『自在船師』的「菩薩大悲幢行」。自在船師觀閻浮提內,為饒益貧窮眾生,修各種苦行,隨眾生所願,悉令滿足。先以世間財物,滿足他們的意欲。復施以法財,令他們歡喜,令他們修各樣福行,生求智道心,增長善根力,發起菩提心,清淨菩提願,堅固大悲力,修學滅生死道,生起不厭生死行,攝受一切眾生海,修習一切功德海,觀照一切諸法海,照見一切諸佛海,證入一切智智海。

在修行的道上,你的起點定位跟終點定位在那裡,你清楚嗎?你是在求世間的財富?法喜?福報?智道心?善根?菩提心?菩提願?大悲力?滅生死道?不厭生死行?攝受一切眾生?修習一切功德?觀照一切諸法?照見一切諸佛?證入一切智智?

從起點的定位通往終點的定位,路線是怎樣走,你找到要領否?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六十七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八


善男子。我在此城海岸路中。淨修菩薩大悲幢行。

善男子。我觀閻浮提內。貧窮眾生。為饒益故。修諸苦行。隨其所願。悉令滿足。
1. 先以世物。充滿其意。
2. 復施法財。令其歡喜。
3. 令修福行。
4. 令生智道。
5. 令增善根力。
6. 令起菩提心。
7. 令淨菩提願。
8. 令堅大悲力。
9. 令修能滅生死道。
10.令生不厭生死行。
11.令攝一切眾生海。
12.令修一切功德海。
13.令照一切諸法海。
14.令見一切諸佛海。
15.令入一切智智海。

*************

我的一點感受,與大家分享!亦希望您能與我分享您的任何學佛心得。讓我們在菩提道上一起努力!

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普願沈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06/07/2008)

Tuesday, July 15, 2008

如幻解脫門

昨天讀誦華嚴經第六十六卷「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七」。《入法界品》敘述善財童子的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請教善知識開示菩薩如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經偈讚云:「福城東際,童子南詢,百城煙水渺無垠,知識異常倫,五十三人,一曲和陽春。」

這卷涵蓋了善財童子所參訪的第十五位至第十九位共五位善知識:

第十五參的善知識是『尊法寶髻長者(或稱寶髻長者)』,是中賢位「十行位」的第五位「離癡亂行」,成就「菩薩無障礙普遍莊嚴福德藏解脫門(或稱菩薩無量福德寶藏解脫門)」。

第十六參的善知識是『普眼長者』,是中賢位「十行位」的第六位「善現行」,成就「令一切眾生普見諸佛承事供養歡喜解脫門(或稱令一切眾生普見諸佛歡喜法門)」。

第十七參的善知識是『甘露火王(或稱無厭足王)』,是中賢位「十行位」的第七位「無著行」,成就「菩薩如幻解脫門」。

第十八參的善知識是『大光王』,是中賢位「十行位」的第八位「尊重行」,成就「菩薩大慈幢行解脫門(或稱菩薩大慈為首隨順世間三昧門)」。

第十九參的善知識是『不動優婆夷』,是中賢位「十行位」的第九位「善法行」,成就「菩薩堅固受持願行解脫門(或稱菩薩求一切法無疲厭三昧門)」。

此卷令我感受最深的是「無厭足王」的「菩薩如幻解脫門」。菩薩的所行所作、巧方便智是不可思議的。無厭足王為調伏彼眾生,化作惡人,造諸罪業,受種種苦。令一切作惡眾生,見是事已,心生惶怖、心生厭離、心生怯弱,而斷所作一切惡業,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意。無厭足王以這樣的善巧方便,令眾生捨十惡業,住十善道,究竟快樂、安隱、住於一切智地。無厭足王身語意,未曾惱害於一眾生。他的心寧於未來受無間苦,終不發生一念之意,與一蚊一蟻而作苦事,何況人耶?

無厭足王若實作如是惡業,那可得殊勝果報、色身、眷屬、富贍、自在。

一個人真的作惡,或是行「菩薩如幻解脫門」就要看他的人格、心行、品質、富贍與自在。問題是人多愛帶上面紗,自欺欺人。很多出入婬舍、賭場、酒色財氣之人,都自以為是維摩詰居士,在救度眾生!您願為眾生受未來無間苦嗎?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六十六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七


善男子。汝當憶念普眼長者善知識教。善財仰視。而白之曰。我常憶念。初不敢忘。天曰。善男子。汝莫厭離善知識語。善知識者。能引導汝。至無險難安隱之處。善男子。
1. 菩薩善巧方便智不可思議。
2. 攝受眾生智不可思議。
3. 護念眾生智不可思議。
4. 成熟眾生智不可思議。
5. 守護眾生智不可思議。
6. 度脫眾生智不可思議。
7. 調伏眾生智不可思議。……

時阿那羅王。告善財言。善男子。於意云何。我若實作如是惡業。云何而得如是果報。如是色身。如是眷屬。如是富贍。如是自在。善男子。我得菩薩如幻解脫。善男子。我此國土。所有眾生。多行殺盜乃至邪見。作餘方便。不能令其捨離惡業。善男子。我為調伏彼眾生故。化作惡人。造諸罪業。受種種苦。令其一切作惡眾生。見是事已。心生惶怖。心生厭離。心生怯弱。斷其所作一切惡業。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意。善男子。我以如是巧方便故。令諸眾生。捨十惡業。住十善道。究竟快樂。究竟安隱。究竟住於一切智地。善男子。我身語意。未曾惱害於一眾生。善男子。如我心者。寧於未來。受無間苦。終不發生一念之意。與一蚊一蟻。而作苦事。況復人耶。人是福田。能生一切諸善法故。善男子。我唯得此如幻解脫。如諸菩薩摩訶薩。得無生忍。
1. 知諸有趣悉皆如幻。
2. 菩薩諸行悉皆如化。
3. 一切世間悉皆如影。
4. 一切諸法悉皆如夢。
入真實相無礙法門。修行帝網。一切諸行。以無礙智。行於境界。普入一切平等三昧。於陀羅尼。已得自在。

*************

我的一點感受,與大家分享!亦希望您能與我分享您的任何學佛心得。讓我們在菩提道上一起努力!

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普願沈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05/07/2008)

Monday, July 14, 2008

深耕

昨天讀誦華嚴經第六十五卷「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六」。《入法界品》敘述善財童子的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請教善知識開示菩薩如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經偈讚云:「福城東際,童子南詢,百城煙水渺無垠,知識異常倫,五十三人,一曲和陽春。」

這卷涵蓋了善財童子所參訪的第十位至第十四位共五位善知識:

第十參的善知識是『慈行童女』,是初賢位「十住位」的第十位「灌頂住」,成就「般若波羅蜜普莊嚴解脫門」。

第十一參的善知識是『妙見比丘(或稱善見比丘)』,是中賢位「十行位」的第一位「歡喜行」,成就「菩薩無盡燈隨順解脫門」。

第十二參的善知識是『根自在主童子(或稱自在主童子)』,是中賢位「十行位」的第二位「饒益行」,成就「一切工巧大神通智光明解脫門」。

第十三參的善知識是『辯具足優婆夷(或稱具足優婆夷)』,是中賢位「十行位」的第三位「無瞋行」,成就「菩薩無盡福德莊嚴藏解脫門」。

第十四參的善知識是『具足智長者(或稱明智長者)』,是中賢位「十行位」的第四位「無盡行」,成就「隨意出生福德藏解脫門」。

此卷令我體會最深的是善財童子從『具足優婆夷』得「無盡莊嚴福德藏解脫光明」已,更要思惟彼福德大海、觀察彼福德虛空、趣彼福德聚、登彼福德山、攝彼福德藏、入彼福德淵、遊彼福德池、淨彼福德輪、見彼福德藏、入彼福德門、行彼福德道、修彼福德種—作種種的深耕。

就我個人而言,此次之讀誦「八十華嚴經」是在七年內第五回全卷讀誦。其間,間斷式、抽樣式地讀華嚴經不計其數。由於要寫心得報告,所以花的時間和心思在這回的讀誦,與已往的四回很是不同,相對所獲的得益也湛然不一樣。不論是在做正行的讀誦(在佛堂打坐做功課),或是在做二六時中的日常生活,心都是繫念在華嚴經的教導上。如是過了七十多天。

這回的讀誦「八十華嚴經」在七月十八日便圓滿結束。但在我個人修學華嚴經奧秘的路途上,那時候才是剛開始。無邊無量的智慧寶藏正等待著我的開發,真的令人興奮!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六十五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六


爾時善財童子。得無盡莊嚴福德藏解脫光明已。
1. 思惟彼福德大海。
2. 觀察彼福德虛空。
3. 趣彼福德聚。
4. 登彼福德山。
5. 攝彼福德藏。
6. 入彼福德淵。
7. 遊彼福德池。
8. 淨彼福德輪。
9. 見彼福德藏。
10. 入彼福德門。
11. 行彼福德道。
12. 修彼福德種。

*************

善男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人難得。若能發心。是人則能求菩薩行。
1. 值遇善知識恒無厭足。
2. 親近善知識恒無勞倦。
3. 供養善知識恒不疲懈。
4. 給侍善知識不生憂慼。
5. 求覓善知識終不退轉。
6. 愛念善知識終不放捨。
7. 承事善知識無暫休息。
8. 瞻仰善知識無時憩止。
9. 行善知識教未曾怠惰。
10. 稟善知識心無有誤失。

*************

我的一點感受,與大家分享!亦希望您能與我分享您的任何學佛心得。讓我們在菩提道上一起努力!

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普願沈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04/07/2008)

Sunday, July 13, 2008

知難不退

昨天讀誦華嚴經第六十四卷「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五」。《入法界品》敘述善財童子的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請教善知識開示菩薩如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經偈讚云:「福城東際,童子南詢,百城煙水渺無垠,知識異常倫,五十三人,一曲和陽春。」

這卷涵蓋了善財童子所參訪的第七位至第九位善知識:

第七參的善知識是『伊舍那優婆夷(或稱休捨優婆夷)』,是初賢位「十住位」的第七位「不退住」,成就「離憂安隱幢解脫門」。

第八參的善知識是『大威猛聲仙人(或稱毘目瞿沙仙人)』,是初賢位「十住位」的第八位「童真住」,成就「菩薩無勝幢解脫門」。

第九參的善知識是『熱勝婆羅門』,是初賢位「十住位」的第九位「法王子住」,成就「菩薩普圓滿無盡輪解脫門(又名菩薩無盡輪解脫)」。

此卷令我體會最深的有以下兩點:(一)休捨優婆夷所處的「普莊嚴園」殊勝絕倫,由是往昔修百萬阿僧祇方便行所至。(二)知難不退,「艱難」不是要我們害怕、恐懼,而是要我們生感恩心、真惜心和勇猛心。

(一)第七位善知識『休捨』現的是「優婆夷」(女居士)相,但她已修百萬阿僧祇方便行,福德因緣俱足。若有人見聞憶念於『休捨優婆夷』,與她同住,供給她者,悉不唐捐。若有眾生不種善根,不為善友之所攝受,不為諸佛之所護念,是人終不得見於『休捨優婆夷』。其有眾生得見『休捨優婆夷』者,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獲不退轉。

善知識不能以外相作衡量,要以他的德性、品質、內涵為準則。

(二)善財童子思惟修行的十難:得菩提難、近善知識難、遇善知識難、得菩薩諸根難、淨菩薩諸根難、值同行善知識難、如理觀察難、依教修行難、值遇出生善心方便難、值遇增長一切智法光明難。愈是艱難,愈要發奮圖強,這才是行者的本色!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六十四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五

休捨告言。善男子。我唯得菩薩一解脫門。若有見聞憶念於我。與我同住。供給我者。悉不唐捐。善男子。若有眾生。不種善根。不為善友之所攝受。不為諸佛之所護念。是人終不得見於我。善男子。其有眾生。得見我者。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獲不退轉。善男子。東方諸佛。常來至此。處於寶座。為我說法。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一切諸佛。悉來至此。處於寶座。為我說法。善男子。我常不離見佛聞法。與諸菩薩。而共同住。善男子。我此大眾。有八萬四千億那由他。皆在此園。與我同行。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其餘眾生。住此園者。亦皆普入不退轉位。

*************

善男子。於此南方海潮之處。有一國土。名那羅素。中有仙人。名毘目瞿沙。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遶無數匝。慇懃瞻仰。悲泣流淚。作是思惟。
1. 得菩提難。
2. 近善知識難。
3. 遇善知識難。
4. 得菩薩諸根難。
5. 淨菩薩諸根難。
6. 值同行善知識難。
7. 如理觀察難。
8. 依教修行難。
9. 值遇出生善心方便難。
10. 值遇增長一切智法光明難。
作是念已。辭退而行。

*************

我的一點感受,與大家分享!亦希望您能與我分享您的任何學佛心得。讓我們在菩提道上一起努力!

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普願沈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03/07/2008)

Saturday, July 12, 2008

所見諸佛皆由自心

昨天讀誦華嚴經第六十三卷「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四」。《入法界品》敘述善財童子的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請教善知識開示菩薩如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經偈讚云:「福城東際,童子南詢,百城煙水渺無垠,知識異常倫,五十三人,一曲和陽春。」

這卷涵蓋了善財童子所參訪的第四位至第六位善知識:

第四參的善知識是『彌伽長者』,是初賢位「十住位」的第四位「生貴住」,成就「妙音陀羅尼光明法門(又名輪字品莊嚴法門)」。

第五參的善知識是『解脫長者』,是初賢位「十住位」的第五位「方便住」,成就「如來甚深無礙莊嚴解脫門」。

第六參的善知識是『海幢比丘』,是初賢位「十住位」的第六位「正心住」,成就「般若波羅蜜清淨光明三昧法門」。

此卷令我體會最深的有以下幾點點:(一)發心的重要性及功德,特別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二)善知識難可得遇,(三)所見諸佛皆由自心。

(二)善知識者,難可得見、得聞、出現。我們要福德因緣俱足才能得遇善智識。有幸會上善知識,應當奉事、親近、承接、逢值、共居、令喜悅、隨逐。「佛法無人說,雖慧不能了」,善知識能給我們開示、指導、求證。而然善智識有不同層面,比如教授善知識、同行善知識、同修善知識、反面教材善知識等等。無論何等善知識,我們都應起恭敬心、謙下心和感恩心。

(三)能否得見諸佛,體證覺悟,全由『自心』。所以我們應以善法扶助自心、應以法水潤澤自心、應於境界淨治自心、應以精進堅固自心、應以忍辱坦蕩自心、應以智證潔白自心、應以智慧明利自心、應以佛自在開發自心、應以佛平等廣大自心、應以佛十力照察自心。不斷的扶助、潤澤、淨治、堅固、坦蕩、潔白、明利、開發、廣大、照察自心,把心浸泡在七菩提分、三三昧中,久而久之「自心」便可任運自如。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六十三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四

漸次遊行。十有二年。至住林城。周遍推求解脫長者。既得見已。五體投地。起立合掌。白言聖者。我今得與善知識會。是我獲得廣大善利。何以故。善知識者。難可得見。難可得聞。難可出現。難得奉事。難得親近。難得承接。難可逢值。難得共居。難令喜悅。難得隨逐。我今會遇為得善利。

*************

所見諸佛。皆由自心。

善男子。當知菩薩修諸佛法。淨諸佛剎。積集妙行。調伏眾生。發大誓願。入一切智自在遊戲不可思議解脫之門。得佛菩提。現大神通。遍往一切十方法界。以微細智。普入諸劫如是一切。悉由自心。是故。善男子。
1. 應以善法。扶助自心。
2. 應以法水。潤澤自心。
3. 應於境界。淨治自心。
4. 應以精進。堅固自心。
5. 應以忍辱。坦蕩自心。
6. 應以智證。潔白自心。
7. 應以智慧。明利自心。
8. 應以佛自在。開發自心。
9. 應以佛平等。廣大自心。
10. 應以佛十力。照察自心。

*************

我的一點感受,與大家分享!亦希望您能與我分享您的任何學佛心得。讓我們在菩提道上一起努力!

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普願沈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02/07/2008)

Friday, July 11, 2008

不厭生死苦

昨天讀誦華嚴經第六十二卷「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入法界品》敘述善財童子的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請教善知識開示菩薩如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經偈讚云:「福城東際,童子南詢,百城煙水渺無垠,知識異常倫,五十三人,一曲和陽春。」

此卷演述文殊師利菩薩經歷人間,至「福城東」,為善財童子及無量大眾開示說法。文殊師利菩薩提示善財童子南行向德雲比丘求問菩薩如何學菩薩行,如何修菩薩行。

這卷涵蓋了善財童子所參訪的首三位善知識:

第一參的善知識是『吉祥比丘(又稱德雲比丘)』,是初賢位「十住位」的第一位「發心住」,成就「憶念一切諸佛平等境界無礙智慧普見法門」。

第二參的善知識是『海雲比丘』,是初賢位「十住位」的第二位「治地住」,成就「普眼法門」。

第三參的善知識是『妙住比丘』,是初賢位「十住位」的第三位「修行住」,成就「普遍速疾勇猛不空供養諸佛成熟眾生無礙解脫門(又名菩薩無礙解脫門)」。

此卷令我體會最深的有以下幾點點:(一)善知識的名號、位次、法門名稱皆有其特殊意義,(二)善財童子出生時的妙寶殊勝,(三)成就普賢大願的先決條件是「不厭生死苦」。

(二)善財童子,資糧道俱足(生時的妙寶殊勝),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才到處尋覓善知識教化。環顧有不少佛子,不修善根資糧,沒有好好的打穩基礎,卻想一步登天,學有所成。地基(前行功夫—資糧道)很是重要,地基不踏實,那可興建紮穩的樓房。不堪為法器,善知識也不可以令我們成就。世間的學問是可以師生雙授,而出世間的智慧是師徒心心相叩的。

(三)「若有諸菩薩 不厭生死苦 則具普賢道 一切無能壞」—「四無盡境」及「心無疲厭」都要「不厭生死苦」。生死是苦是樂,全繫於我們修行的功夫與水平。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六十二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三

復於是時。觀察善財。以何因緣。而有其名。知此童子初入胎時。於其宅內。自然而出七寶樓閣。其樓閣下。有七伏藏。於其藏上。地自開裂。生七寶芽。所謂金銀琉璃。玻璃真珠硨磲碼瑙。善財童子。處胎十月。然後誕生。形體肢分。端正具足。其七大藏。縱廣高下。各滿七肘。從地涌出。光明照耀。復於宅中。自然而有五百寶器。種種諸物。自然盈滿。

*************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如象王迴。觀善財童子。作如是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復欲親近諸善知識。問菩薩行。修菩薩道。善男子。親近供養諸善知識。是具一切智。最初因緣。是故於此。勿生疲厭。善財白言。唯願聖者。廣為我說。
1. 菩薩應云何學菩薩行。
2. 應云何修菩薩行。
3. 應云何趣菩薩行。
4. 應云何行菩薩行。
5. 應云何淨菩薩行。
6. 應云何入菩薩行。
7. 應云何成就菩薩行。
8. 應云何隨順菩薩行。
9. 應云何憶念菩薩行。
10.應云何增廣菩薩行。
11.應云何令普賢行速得圓滿。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為善財童子。而說頌言
 善哉功德藏  能來至我所  發起大悲心  勤求無上覺
 已發廣大願  除滅眾生苦  普為諸世間  修行菩薩行
 若有諸菩薩  不厭生死苦  則具普賢道  一切無能壞
 福光福威力  福處福淨海  汝為諸眾生  願修普賢行
 汝見無邊際  十方一切佛  皆悉聽聞法  受持不忘失
 汝於十方界  普見無量佛  成就諸願海  具足菩薩行
 若入方便海  安住佛菩提  能隨導師學  當成一切智
 汝遍一切剎  微塵等諸劫  修行普賢行  成就菩提道
 汝於無量剎  無邊諸劫海  修行普賢行  成滿諸大願
 此無量眾生  聞汝願歡喜  皆發菩提意  願學普賢乘

*************

我的一點感受,與大家分享!亦希望您能與我分享您的任何學佛心得。讓我們在菩提道上一起努力!

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普願沈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01/07/2008)

Thursday, July 10, 2008

心中的一團火

昨天讀誦華嚴經第六十一卷「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二」。《入法界品》敘述善財童子的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請教善知識開示菩薩如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經偈讚云:「福城東際,童子南詢,百城煙水渺無垠,知識異常倫,五十三人,一曲和陽春。」

此卷文殊師利菩薩演述十種能速入如來之地的趣大乘法:心無疲厭地積集一切善根、見一切佛承事供養、求一切佛法、行一切波羅蜜、成就一切菩薩三昧、次第入一切三世、普嚴淨十方佛剎、教化調伏一切眾生、於一切剎一切劫中成就菩薩行、為成熟一眾生故修行一切佛剎微塵數波羅蜜成就如來一力,如是次第為成熟一切眾生界成就如來一切力。

普賢十大願王的要領是「四無盡境」:「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願無盡」。文殊菩薩的十速入如來地趣大乘法的要領是「心無疲厭」。所有的行者,心中須都有一團不能磨滅之火。靠著這團火(能量)的熱和光(作用),行者才能心無疲厭,盡虛空、遍法界地上求下化,利樂有情。而這團火是憑著信心和善根(資糧)來點燃起來的。

資糧道的建立,信心和善根的培養,它們的重要性,我們能體會到嗎?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六十一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二

爾時世尊。欲令諸菩薩。安住如來師子頻申廣大三昧故。從眉間白毫相。放大光明。其光名普照三世法界門。以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光明。而為眷屬。普照十方一切世界海諸佛國土。
其有見此佛神力者。皆是毘盧遮那如來。於往昔時。善根攝受。
1. 或昔曾以四攝所攝。
2. 或是見聞憶念親近之所成熟。
3. 或是往昔教其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4. 或是往昔於諸佛所。同種善根。
5. 或是過去以一切智。善巧方便。教化成熟。
是故皆得入於如來不可思議甚深三昧。盡法界虛空界大神通力。或入法身。或入色身。或入往昔所成就行。或入圓滿諸波羅蜜。或入莊嚴清淨行輪。或入菩薩諸地。或入成正覺力。或入佛所住三昧無差別大神變。或入如來力無畏智。或入佛無礙辯才海。彼諸菩薩。以種種解。種種道。種種門。種種入。種種理趣。種種隨順。種種智慧。種種助道。種種方便。種種三昧。入如是等十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佛神變海方便門。

*************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告諸比丘言。比丘。若善男子善女人。成就十種趣大乘法。則能速入如來之地。況菩薩地。何者為十。所謂
1. 積集一切善根心無疲厭。
2. 見一切佛承事供養心無疲厭。
3. 求一切佛法心無疲厭。
4. 行一切波羅蜜心無疲厭。
5. 成就一切菩薩三昧心無疲厭。
6. 次第入一切三世心無疲厭。
7. 普嚴淨十方佛剎心無疲厭。
8. 教化調伏一切眾生心無疲厭。
9. 於一切剎一切劫中成就菩薩行心無疲厭。
10.為成熟一眾生故修行一切佛剎微塵數波羅蜜成就如來一力。如是次第為成熟一切眾生界成就如來一切力心無疲厭。
比丘若善男子善女人。成就深信。發此十種無疲厭心。則能長養一切善根。捨離一切諸生死趣。超過一切世間種姓。不墮聲聞辟支佛地。生一切如來家。具一切菩薩願。學習一切如來功德。修行一切菩薩諸行。得如來力。摧伏眾魔及諸外道。亦能除滅一切煩惱。入菩薩地。近如來地。

*************

我的一點感受,與大家分享!亦希望您能與我分享您的任何學佛心得。讓我們在菩提道上一起努力!

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普願沈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30/6/2008)

Wednesday, July 9, 2008

一步一腳印

昨天讀誦華嚴經第六十卷「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一」。《入法界品》敘述善財童子的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請教善知識開示菩薩如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經偈讚云:「福城東際,童子南詢,百城煙水渺無垠,知識異常倫,五十三人,一曲和陽春。」

此卷首先敘述世尊在逝多林,給孤獨園與普賢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及一百四十一位大菩薩會聚。在《淨行品》文殊師利菩薩也用了一百四十一大願,回答智首菩薩的一百一十個大問。一百四十一這個數目表什麼法,我現提了這個疑情。各位師兄知道答案的,請給我一個提點。

在此逝多林共五百菩薩摩訶薩與五百聲聞眾俱。世尊入「師子頻申三昧」,顯現如來不可思議境界。唯是諸大聲聞不能見如來大神變。卷末,十大菩薩以偈頌釋為何諸大聲聞不能見如是廣大神變。

佛法無所不在,遍一切處;我們凡夫被無明障蔽,不能睹見。是故善財童子參訪每一位善知識之後,總是「如是正念、觀察、籌量、憶念、思惟、修習、深入、趣向、明見、解了、分別、了達、修行,諸善知識教,發起大願。」

若然沒有足夠的善根、智眼、三昧、解脫、神通、威德、勢力、自在、住處與境界,是不能知、見、入、證、住、解、觀察、忍受、趣向和遊履諸佛的境界或義理。更加不能廣為他人開闡解說、稱揚示現、引導勸進、令人趣向、修習、安住、證入。

學佛與修行是沒有速成班的;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菩提道上,每一個行者,都是一步一腳印(甚至有些是一步一血印)地走過來的。學佛別怕艱辛,祇要踏實向前,那個收成也是萬分動人的。我們一起努力吧!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六十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一

如是皆是普賢菩薩。智眼境界。不與一切二乘所共。以是因緣。諸大聲聞。不能見不能知。不能聞不能入。不能得不能念。不能觀察。不能籌量。不能思惟。不能分別。是故。雖在逝多林中。不見如來諸大神變。

復次諸大聲聞。無如是善根故。無如是智眼故。無如是三昧故。無如是解脫故。無如是神通故。無如是威德故。無如是勢力故。無如是自在故。無如是住處故。無如是境界故。

是故於此。不能知不能見。不能入不能證。不能住不能解。不能觀察。不能忍受。不能趣向。
不能遊履。又亦不能廣為他人開闡解說。稱揚示現。引導勸進。令其趣向。令其修習。令其安住。令其證入。

何以故。諸大弟子。依聲聞乘。而出離故。成就聲聞道。滿足聲聞行。安住聲聞果。於無有諦。得決定智。常住實際。究竟寂靜。遠離大悲。捨於眾生。住於自事。於彼智慧。不能積集。不能修行。不能安住。不能願求。不能成就。不能清淨。不能趣入。不能通達。不能知見。不能證得。是故。雖在逝多林中對於如來。不見如是廣大神變。

*************

我的一點感受,與大家分享!亦希望您能與我分享您的任何學佛心得。讓我們在菩提道上一起努力!

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普願沈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29/6/2008)

Saturday, July 5, 2008

德性的培育

昨天讀誦華嚴經第五十九卷「離世間品第三十八之七」。《離世間品》敘述普慧菩薩問普賢菩薩的二百條修行的問題,然後普賢菩薩為每個問題提出十個答案,共二千個答複。經讚云:「普光三會,萬行圓修,普賢瓶瀉二千酬,苦海泛慈舟,一句全收,法義一齊周。」

此卷涵蓋第一百八十四至第二百題目,共十七項問題,一百七十個答案。這是離世間品第七卷,也是最後一卷;離世間品之後是《入法界品》。

此卷敘述菩薩摩訶薩從「處胎」至「般涅槃」的修行經歷:十種示現處胎事、十種甚微細趣、十種生、以十事故示現微笑心自誓、以十事故示行七步、以十事故現處童子地、以十事故現處王宮、以十事故示現出家、為十種事故示行苦行、往詣道場有十種事、坐道場有十種事、坐道場時有十種奇特未曾有事、坐道場時觀十種義故示現降魔、有十種成如來力、轉大法輪有十種事、轉法輪時以十事故於眾生心中種白淨法無空過者、觀十種義故示般涅槃。

若把菩薩擬人化,這十七項目是菩薩從生(處胎)至死(般涅槃)的經歷。若把菩薩看成自性海中的德行,這十七項目便是德性的培育(處胎)、扎根、歷練、成熟(般涅槃)的過程。華嚴經的思惟模式與語言模式,在此可以看得清楚。

我的一點感受,與大家分享!亦希望您能與我分享您的任何學佛心得。讓我們在菩提道上一起努力!

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普願沈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28/6/2008)

Friday, July 4, 2008

得聞正法

昨天讀誦華嚴經第五十八卷「離世間品第三十八之六」。《離世間品》敘述普慧菩薩問普賢菩薩的二百條修行的問題,然後普賢菩薩為每個問題提出十個答案,共二千個答複。經讚云:「普光三會,萬行圓修,普賢瓶瀉二千酬,苦海泛慈舟,一句全收,法義一齊周。」

此卷涵蓋第一百五十四至一百八十三題目,共三十項問題,三百個答案。

第一百五十四個修行的問題是何謂菩薩摩訶薩十種「清淨大施」?它們是:平等施(不揀眾生) 、隨意施(滿其所願) 、不亂施(令得利益) 、隨宜施(知上中下) 、不住施(不求果報) 、開捨施(心不戀著) 、一切施(究竟清淨) 、迴向菩提施(遠離有為無為) 、教化眾生施(乃至道場不捨) 、三輪清淨施(於施者、受者及以施物,正念觀察如虛空) 。

跟著的題目是何謂菩薩摩訶薩十種「清淨戒」、「清淨忍」、「清淨精進」、「清淨定」、「清淨慧」、「清淨慈」、「清淨悲」、「清淨喜」、「清淨捨」。『六波羅蜜』與『四攝法』的要義涵蓋得淋漓盡至,我們有時間實應好好地翻閱此段經文,細意斟酌這十大題目。

第一百七十三個題目是何謂菩薩摩訶薩十種「魔業」?而菩薩摩訶薩的第四魔業是:「不樂聽聞諸波羅蜜。假使聞說。而不修行。雖亦修行。多生懈怠。以懈怠故。志意狹劣。不求無上大菩提法。是為魔業。」

作為凡夫的我們,聽聞正法而不修行,雖或修行懈怠放逸,意志狹劣,並不覺得有何不對!但對菩薩摩訶薩而言,那就是魔業。魔業是障礙菩提道的事業。

修行的根本步是「聞、思、修」。『聞』—不祇是耳朵的聽到或眼睛的看到,最重要的是心中的叩到。與正法相叩應,不可能不跟著起思惟心、修學心、精進心、求道心。

你得聞正法了嗎?從你的思惟心、精進心、菩提心便可找到答案!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五十八 離世間品第三十八之六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魔業。何等為十。所謂
1. 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根是為魔業。
2. 惡心布施。瞋心持戒。捨惡性人。遠懈怠者。輕慢亂意。譏嫌惡慧。是為魔業。
3. 於甚深法。心生慳吝。有堪化者。而不為說。若得財利。恭敬供養。雖非法器。而強為說。是為魔業。
4. 不樂聽聞諸波羅蜜。假使聞說。而不修行。雖亦修行。多生懈怠。以懈怠故。志意狹劣。不求無上大菩提法。是為魔業。
5. 遠善知識。近惡知識。樂求二乘。不樂受生。志尚涅槃離欲寂靜。是為魔業。
6. 於菩薩所。起瞋恚心。惡眼視之。求其罪釁。說其過惡。斷彼所有。財利供養。是為魔業。
7. 誹謗正法。不樂聽聞。假使得聞。便生毀呰。見人說法。不生尊重。言自說是。餘說悉非。是為魔業。
8. 樂學世論。巧術文詞。開闡二乘。隱覆深法。或以妙義。授非其人。遠離菩提。住於邪道。是為魔業。
9. 已得解脫。已安隱者。常樂親近。而供養之。未得解脫。未安隱者。不肯親近。亦不教化。是為魔業。
10.增長我慢。無有恭敬。於諸眾生。多行惱害。不求正法真實智慧。其心弊惡。難可開悟。是為魔業。
是為十。菩薩摩訶薩。應速遠離。勤求佛業。

*************

我的一點感受,與大家分享!亦希望您能與我分享您的任何學佛心得。讓我們在菩提道上一起努力!

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普願沈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27/6/2008)

Tuesday, July 1, 2008

五根:「信、進、念、定、慧」

昨天讀誦華嚴經第五十七卷「離世間品第三十八之五」。《離世間品》敘述普慧菩薩問普賢菩薩的二百條修行的問題,然後普賢菩薩為每個問題提出十個答案,共二千個答複。經讚云:「普光三會,萬行圓修,普賢瓶瀉二千酬,苦海泛慈舟,一句全收,法義一齊周。」

此卷涵蓋第一百一十六至一百五十三題目,共三十八問題,三百八十個答案。

第一百二十五個修行的問題是何謂菩薩摩訶薩十種「道」?而十種道的第五道是:

『五根是菩薩道。安住淨信。堅固不動。起大精進。所作究竟。一向正念。無異攀緣。巧知三昧入出方便。善能分別智慧境界故。』

在六月我們的初級佛學班,剛討論五根;所以我想在此加深同學對五根的認識。五根是「信、進、念、定、慧」。

「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學佛的基本次第:「信、解、行、證」、修行的五個階段:「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再加等覺、妙覺)」、「十信具足,報同等覺」。建立清淨正確的信心(淨信)是學佛修行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基本步。我們宜花多些功夫和時間,探討、摸索、求證我們的信心是否淨信。別要盲從附和,跟風,偶像崇拜—這些都是因緣和合,時移勢逆的,很易退心的。唯有把心安住淨信(內求、無私的)才可堅固不動。

信心具足,才能起「信力」作全情投入地修行,生勇猛心、精進心。大精進不是用時間長短、行動多少去衡量的。精進與否是看你的心是否在?從淨信所生起的「精進力」是堅固不動,所作究竟的。

要把信力和精進力放在正念上,別亂攀緣。錯用信力和精進力是頗危險的。一心向著正念,集中精神而不散亂攀緣,便會成就「念力」。

有了信力、精進力與念力,就可促生「定力跟慧力」。定力能巧知三昧、出入方便,而慧力能分別智慧境界。

以五根起作用,以五力「嚴土淑生」,才能所作的一切皆是「普賢大行」,「祇要做便是對!」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五十七 離世間品第三十八之五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道。何等為十。所謂
1) 一道是菩薩道。不捨獨一菩提心故。
2) 二道是菩薩道。出生智慧及方便故。
3) 三道是菩薩道。行空無相無願。不著三界故。
4) 四行是菩薩道。懺除罪障。隨喜福德。恭敬尊重。勸請如來。善巧迴向。無休息故。
5) 五根是菩薩道。安住淨信。堅固不動。起大精進。所作究竟。一向正念。無異攀緣。巧知三昧入出方便。善能分別智慧境界故。

6) 六通是菩薩道。所謂
【1】 天眼悉見一切世界所有眾色。知諸眾生死此生彼故。
【2】 天耳悉聞諸佛說法。受持憶念。廣為眾生。隨根演暢故。
【3】 他心智。能知他心。自在無礙故。
【4】 宿命念。憶知過去一切劫數。增長善根故。
【5】 神足通。隨所應化一切眾生。種種為現。令樂法故。
【6】 漏盡智。現證實際。起菩薩行。不斷絕故。

7) 七念是菩薩道。所謂
【1】 念佛。於一毛孔。見無量佛。開悟一切眾生心故。
【2】 念法。不離一如來眾會。於一切如來眾會中。親承妙法。隨諸眾生。根性欲樂。而為演說。令悟入故。
【3】 念僧。恒相續見。無有休息。於一切世間。見菩薩故。
【4】 念捨。了知一切菩薩捨行。增長廣大布施心故。
【5】 念戒。不捨菩提心。以一切善根。迴向眾生故。
【6】 念天。常憶念兜率陀天宮一生補處菩薩故。
【7】 念眾生。智慧方便。教化調伏。普及一切。無間斷故。隨順菩提。

8) 八聖道是菩薩道。所謂
【1】 行正見道。遠離一切諸邪見故。
【2】 起正思惟。捨妄分別。心常隨順一切智故。
【3】 常行正語。離語四過。順聖言故。
【4】 恒修正業。教化眾生。令調伏故。
【5】 安住正命。頭陀知足。威儀審正。隨順菩提。行四聖種。一切過失。皆永離故。
【6】 起正精進。勤修一切菩薩苦行。入佛十力無罣礙故。
【7】 心常正念。悉能憶持一切言音。除滅世間散動心故。
【8】 心常正定。善入菩薩不思議解脫門。於一三昧中。出生一切諸三昧故。

9) 入九次第定。是菩薩道。所謂離欲恚害。而以一切語業。說法無礙。滅除覺觀。而以一切智覺觀。教化眾生。捨離喜愛。而見一切佛。心大歡喜。離世間樂。而隨順出世菩薩道樂。從此不動。入無色定。而亦不捨欲色受生。雖住滅一切想受定。而亦不息菩薩行故。

10) 學佛十力。是菩薩道。所謂
【1】 善知是處非處智。
【2】 善知一切眾生去來現在業報因果智。
【3】 善知一切眾生上中下根不同隨宜說法智。
【4】 善知一切眾生種種無量性智。
【5】 善知一切眾生軟中上解差別令入法方便智。
【6】 遍一切世間一切剎一切三世一切劫普現如來形相威儀而亦不捨菩薩所行智。
【7】 善知一切諸禪解脫及諸三昧若垢若淨時與非時方便出生諸菩薩解脫門智。
【8】 知一切眾生於諸趣中死此生彼差別智。
【9】 於一念中悉知三世一切劫數智。
【10】 善知一切眾生樂欲諸使惑習滅盡智。而不捨離諸菩薩行。
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一切如來。無上巧方便道。

*************

我的一點感受,與大家分享!亦希望您能與我分享您的任何學佛心得。讓我們在菩提道上一起努力!

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普願沈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26/6/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