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December 11, 2008

『三身』與『三大』

法身有三寶,曰:佛、法、僧。

色身有三寶,曰:精、氣、神。

道家云:「精滿不思淫、氣滿不思食、神滿不思眠。」

「老來之精惟恐竭,精竭則死;
老來之氣惟恐洩,氣洩則死;
老來之神惟恐離,神離則死。

精何以不竭,必也遠色乎?
氣何以不洩,必也寡言乎?
神何以不離,必也無欲乎?

神不可以強留,心息相依,則神自留矣;
氣不可以輕洩,忘言守中,則氣不洩矣;
精不可以漏失,還精補腦,則精不漏矣。

或問人老血氣既衰,如何可補?曰:

慎言語,可以補肺;
節飲食,可以補脾;
絕思慮,可以補心;
去嗔怒,可以補肝;
斷淫欲,可以補腎。」

少欲知足、氣定神閑、心神合一,養生之道。

色身安逸,才有精力在法身慧命上下功夫!

就《本體》而言,色身與法身,非一非二。
就《相上》而言,色身有相而法身無相。
就《用大》而言,色身作「有為法」、法身行「無為法」。

作為三寶弟子的我們,對《法》、《報》、《化》『三身』及《體》、《相》、《用》『三大』必須有基本的認知。否則很容易產生知見上的混淆,甚至錯誤。

永嘉禪師證道歌云:「三身四智體中圓,八解六通心地印。」

---

Monday, December 8, 2008

「經」與「書」之別

書是合理的推理,是大腦的創作。

「經」有串連、通過的含義;是陳述生命經驗的過程,是呈現感性體驗的烙印。所以「經」可以是百看(或讀誦)不厭的。有些人能夠同一本經每天讀誦幾次,一讀幾十年;相信無人能看同一部書,每天幾次,幾十年而不疲厭的。

透過讀誦經典,我們可以體驗先賢的心路歷程、品嘗菩提道上的酸甜苦辣、串聯覺者的生命觀境、通達真如法界!

起初讀經也許會不適應經典的思惟模式及語言模式。但久而久之,細水長流,當我們的心跟經文黏上了的時候,那份法喜是無以上之的!

讓我們大家一起來讀誦『大方廣佛華嚴經』,嘗一嘗那一個大方廣的華嚴經驗!

--

Sunday, December 7, 2008

歸零功課

和上常教晦我們要做歸零的功課。遇到順境,把一切光榮、功德、讚歎歸於三寶;在佛前五體頭地一百零八拜。遇到逆境,在三寶前懺悔、反省、痛改前非;也是一百零八拜。

我的疑問是:「為什麼是歸零,而不是歸靈?不是一切都銷歸自性、靈性嗎?」

和上跟我說:「零代表原點。一切都歸還到生命的原點上去。好比射箭,每一箭都要命中紅心,靶的中央,回歸原點。」

啊!

回歸原點!我們的身、口、意總愛向外攀緣;令能量外散。歸零功課,薰習能量的內斂,返歸原點;這樣才可聚積資糧,培養善根,種植福德因緣。有了善根、福德、因緣,才可務實地在菩提道上紮根。

--

Friday, December 5, 2008

印度瑜伽發展出中國的佛教宗派

為能明師兄做的筆記:

*************************************************

哈達瑜伽 (Hatha Yoga)

發展成『瑜伽行派』Yogacara 、『有宗』

慈恩宗 (又稱法相宗、唯識宗) 屬此派

*************************************************

思辯瑜伽 (Jnana Yoga) 或名 (知識瑜伽)

發展成『中觀論派』、『空宗』、『般若宗』

三論宗、天台宗皆屬此派

***************************************************

奉愛瑜伽 (Bhakti Yoga) 或名 (至善瑜伽、虔信瑜伽)

發展成『一佛乘』、『性宗』

賢首宗 (又稱華嚴宗) 、淨土宗 (又稱蓮宗) 皆屬此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