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anuary 18, 2009

如來無上大智所依處

今天與能修師姐論道。她說她每天的一百零八拜「大禮拜」是用心念數,每一拜,念一句「十大願王」,十拜後每一拜念「如來無上大智所依處」。念完十願跟十依就是二十拜。如是重覆念五次就是一百拜。再加八願便成一百零八拜。


「如來無上大智所依處」是出自於八十華嚴,第五十三卷離世間品第三十八之一。其文如下:


『爾時普賢菩薩。告普慧等。諸菩薩言。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依。何等為十。所謂
1. 以菩提心為依。恒不忘失故。
2. 以善知識為依。和合如一故。
3. 以善根為依。修集增長故。
4. 以波羅蜜為依。具足修行故。
5. 以一切法為依。究竟出離故。
6. 以大願為依。增長菩提故。
7. 以諸行為依。普皆成就故。
8. 以一切菩薩為依。同一智慧故。
9. 以供養諸佛為依。信心清淨故。
10. 以一切如來為依。如慈父教誨不斷故。是為十。
若諸菩薩。安住此法。則得為如來無上大智。所依處。』

如何移動身體禮拜?如何點數拜了多少?如何安住心念?如何置心一處?全是功夫。下了多少心力和努力,就成就多少功夫。騙不了人的!

感謝師姐的分享!

--

Friday, January 16, 2009

回報 紹繹師父的一封信

諸位師父、師兄您們好:

昨日收到 大華嚴寺 當家師 紹繹師父的一封電郵,滿心感恩。

過幾天又是新的一年,順祝諸位,菩提道上永不退轉,福慧雙修!

透過 大華嚴寺的各位師父及護法們的多年努力和付出,至使我們這些海外遊子,得以二六時中,耳聞目睹華嚴正法。遊子的殊勝福報,實是受之以愧。

而回報 和上與諸師父的辛勞,莫過於對華嚴正法的「信、受、奉、行」,以我們的「身、口、意」,實踐「信、解、行、證」,讓三世間的圓滿在我們的身上兌現出來。不然的話,真是辜負了 和上的教諄諄善誘、苦口婆心。

故此在諸師父乘擔華嚴新使命的同時,身為華嚴學子的我們,也應當仁不讓,立志認真地修學華嚴正法,請轉法輪,請佛住世!

讓我們共同與師父們祈願:
 一願本山鹿谷道場建設早日完成,安僧辦道。
 二願 和上法體安康、久住世間、轉大法輪。
 三願世界大同、社會和諧、家庭圓滿。

海外學子更願 澳洲華嚴學會所籌辦的Introduction to Huayen Buddhism「華嚴要義」一書,早日面世,普利十方。 溫哥華華嚴學會創辦如意,會務增上。 芝加哥華嚴學會、多倫多華嚴學會、底特律嚴學會上下一心,護持正法,努力辦道。

弟子隆志才疏學淺,三言兩語,表達不了我感恩之情。就借用普賢大願,「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願無盡!」僚表個人對三寶的感恩。

願我們的心如金剛、身在菩提道上,一同莊嚴這個華藏世界海!

謹祝 如意吉祥、法喜充滿!

弟子隆志 稽首頂禮
二零零九年一月十三日

Thursday, January 15, 2009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
渡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 亦復如是
舍利子 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
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舌身意
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 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
乃至無老死 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心無罣礙
無罣礙故
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
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
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無上咒
是無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
即說咒曰
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

----

能慈師姐要的心經經文。

--

大華嚴寺 當家師 紹繹師父給海外遊子的一封信

諸位海外的華嚴菩薩如意吉祥:

一年容易又春風,新的一年又悄悄地降臨人間了。

一年過去了,我們的煩惱是否也隨著年的消逝而減少、智慧是否隨著新年的來到而增長呢?

讓我們在新年裡共同來祈願:

 一願本山鹿谷道場建設早日完成,安僧辦道。
 二願和上法體安康、久住世間、轉大法輪。
 三願世界大同、社會和諧、家庭圓滿。

並祈願大家在菩提道上精進不懈、福慧增上、吉祥圓滿。

另外,和各位菩薩分享一個重要的喜悅:

2008年9月21日,海雲和上自華嚴賢首宗第四十一代祖師上欽下因和上手中,接下了第四十二代祖師衣缽,賢首宗法脈傳承到了大華嚴寺法系中。

由是之故,大華嚴寺系常住僧眾亦因此而冠以新的法名、字號,繼承了殊勝的使命!

最後,祝福大家在2009年,順心、如意。

大華嚴寺 當家師 釋紹繹(釋明會) 2008.Jan

--

Wednesday, January 14, 2009

心要法門

在我個人的學佛過程中,有幾篇文章是熟背的。現在登在日誌上,與大家分享:

第六篇 :心要法門

《心要法門》
唐 大華嚴寺沙門澄觀 撰

至道本乎其心,心法本乎無住,無住心體靈知不昧。性相寂然,包含德用;該攝內外,能廣能深,非空非有,不生不滅,求之不得,棄之不離。迷現量則惑苦紛然,悟真性則空明廓徹。

雖即心即佛,唯證者方知。然有證有知,則慧日沉沒於有地;若無照無悟,則昏雲掩蔽於空門。但一念不生,前後際斷,照體獨立,物我皆如。直照心源,無智無得;不取不捨,無對無修。然迷悟更依,真妄相待;若求真去妄,如避影以勞形;若體妄即真,似處陰而影滅。若無心忘照,則萬累都捐;若任運寂知,則眾行圓起。

放曠任其去住,靜鑑見其源流;語默不失玄微,動靜豈離法界。言止則雙忘智寂,論觀則雙照寂知;語證不可示人,說理非證不了。悟寂無寂,真智無知;以知寂不二之一心,契空有雙融之中道。無住無著,莫攝莫收;是非兩忘,能所雙絕;斯絕亦絕,般若現前。

般若非心外新生,智性乃本來具足,然本寂不能自現,實由般若之功。般若之與智性翻覆相成,本智之與始終兩體雙絕,證入則妙絕圓明,悟本則因果交徹。心心作佛,無一心而非佛心;處處證真,無一塵而非佛國。真妄物我,舉一全收;心佛眾生,炳然齊致。迷則人隨於法,法法萬差而人不同,悟則法隨於人,人人一致而融萬境。言窮慮絕,何果何因?體本寂寥,孰同孰異?唯志懷虛朗,消息沖融,其猶透水月華,虛而可見;無心鏡像,照而常空矣!

--

Tuesday, January 13, 2009

華嚴經 經首

在我個人的學佛過程中,有幾篇文章是熟背的。現在登在日誌上,與大家分享:

第五篇:

華嚴經 經首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一
于闐國三藏實叉難陀奉 制譯
  
世主妙嚴品第一之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摩竭提國。阿蘭若法菩提場中。始成正覺。其地堅固。金剛所成。上妙寶輪。及眾寶華。清淨摩尼。以為嚴飾。諸色相海。無邊顯現。摩尼為幢。常放光明。恒出妙音。眾寶羅網。妙香華纓。周匝垂布。摩尼寶王。變現自在。雨無盡寶及眾妙華。分散於地。寶樹行列。枝葉光茂。佛神力故。令此道場一切莊嚴於中影現。
.
其菩提樹高顯殊特。金剛為身。琉璃為幹。眾雜妙寶以為枝條。寶葉扶疏垂蔭如雲。寶華雜色。分枝布影。復以摩尼而為其果。含輝發焰。與華間列。其樹周圓。咸放光明。於光明中雨摩尼寶。摩尼寶內。有諸菩薩。其眾如雲。俱時出現。
.
又以如來威神力故。其菩提樹。恒出妙音。說種種法。無有盡極。如來所處宮殿樓閣。廣博嚴麗。充遍十方。眾色摩尼之所集成。種種寶華以為莊校。諸莊嚴具。流光如雲。從宮殿間。萃影成幢。無邊菩薩。道場眾會。咸集其所。
.
以能出現諸佛光明不思議音。摩尼寶王而為其網。如來自在神通之力。所有境界。皆從中出。一切眾生居處屋宅。皆於此中現其影像。
.
又以諸佛神力所加。一念之間。悉包法界。其師子座。高廣妙好。摩尼為臺。蓮華為網。清淨妙寶。以為其輪。眾色雜華而作瓔珞。堂榭樓閣。階砌戶牖。凡諸物像。備體莊嚴。寶樹枝果。周迴間列。摩尼光雲。互相照耀。十方諸佛。化現珠玉。一切菩薩。髻中妙寶。悉放光明而來瑩燭。復以諸佛威神所持。演說如來廣大境界。妙音遐暢。無處不及。

爾時世尊。處于此座。於一切法。成最正覺。智入三世悉皆平等。其身充滿一切世間。其音普順十方國土。譬如虛空具含眾像。於諸境界無所分別。又如虛空普遍一切。於諸國土。平等隨入。身恒遍坐一切道場。菩薩眾中。威光赫奕。如日輪出。照明世界。三世所行。眾福大海。悉已清淨。而恒示生諸佛國土。無邊色相。圓滿光明。遍周法界。等無差別。演一切法。如布大雲。一一毛端。悉能容受一切世界而無障礙。各現無量神通之力。教化調伏一切眾生。身遍十方而無來往。智入諸相。了法空寂。三世諸佛。所有神變。於光明中。靡不咸睹一切佛土。不思議劫。所有莊嚴。悉令顯現有十佛世界微塵數菩薩摩訶薩。所共圍遶。
---

Monday, January 12, 2009

佛教三字經

在我個人的學佛過程中,有幾篇文章是熟背的。現在登在日誌上,與大家分享:
第四篇:
佛教三字經

[明]吹萬老人原著 [清]印光法師修訂



1 法界生起


無始終,無內外,強立名,為法界。 法界性,即法身。 因不覺,號無明。

空色現,情器分,三世間,從此生。 迷則凡,悟則聖。 真如體,須親證。


2 證道成佛


證者誰?釋迦尊,大悲願,示誕生。處王宮,求出離,夜逾城,人不知。

入雪山,修苦行,六年間,習寂定。從定起,出山來,坐樹下,心境開。

天龍喜,魔膽落,睹明星,成正覺。啟大教,說華嚴;剎塵海,現寶蓮。

愍凡愚,不能聽,隱尊特,顯劣應。說阿含,第二時。四諦法,接小機。

證四果,出生滅。演方等,破法執。第四時,談般若,二乘轉,教菩薩。

開顯圓,法華會,學無學,得授記。《涅槃經》,最後說,顯真常,扶戒律。

五時教,如是說。亦融通,亦分別;化道圓,歸真際。 雙樹間,吉祥逝。

荼毘後,分舍利。阿育王,變古制,碎寶末,造浮圖, 役鬼神,遍閻浮。

優填王,始造像,令後人,修供養。


3 結集三藏

大迦葉,命阿難, 結集經,石窟間。 修多羅,是經藏; 毗奈耶,是律藏;

阿毘曇,是論藏。 正法隆,外道喪。 藏分三,部十二。 遇有緣,作佛事。


4 大法東來

漢明帝,夢金人,求聖教,遣蔡愔。騰蘭來,經像至。 初譯經,《四十二》。

道教徒,興惡念,請焚經,為試驗。道經毀,佛經全,光熾盛,耀人天。

善男女,皆生信,求出家,期親證。建十寺,安僧尼。 三寶備,始於茲。


5 十宗

溯源流,知宗派,宗有十,分大小。


6 小乘二宗

成實宗,六代盛;高僧傳,可為證。 俱舍宗,陳至唐,五代後,漸微茫。

此二宗,是小乘。律大小,七大乘。


7 禪宗

傳心印,為禪宗;佛拈花,迦葉通。 授阿難,為二祖,次第承,皆可數。

第十二,號馬鳴,造《起信》,大乘興。 十四祖,名龍樹,入龍宮,《華嚴》遇,

傳世間,法雨注;造諸論,施甘露。廿八祖,達磨尊,來東土,示性真;

離文字,要親證。有慧可,得心印。傳僧璨,為三祖。 《信心銘》,超今古。

第四祖,名道信,知無縛,解脫竟。 五祖忍,居黃梅,東山上,道場恢。

第六祖,名慧能,傳衣缽,道大行。 六祖下,二禪師,南嶽讓,青原思。

南嶽下,一馬駒,踏殺人,遍寰區。 青原下,一石頭,石頭路,滑似油。

分五家,派各別:臨濟宗,行棒喝, 玄要分,賓主別,人與境,奪不奪;

溈仰宗,示圓相,暗機投,義海暢;曹洞宗,傳寶鏡,定君臣,行正令;

雲門宗,顧鑑咦,一字關,透者希; 法眼宗,明六相,禪與教,無兩樣。


8 律宗

既明宗,須知律;持五戒,本乃立。 為沙彌,持五戒;比丘僧,具足戒,

戒二百,又五十;尼增百,戒始足; 梵網戒,制菩薩,重有十,輕四八。

律門祖,優婆離,承佛印,肅清規。 先束身,次攝心,得圓通,證道深。

唐道宣,精毘尼,大小乘,咸總持。 宋元照,繼其後,著述多,善分別。

既明律,須研教,辯權實,判大小。


9 天台宗

北齊朝,有慧文,讀《中論》,得其精; 祖龍樹,立三觀,空假中,歸一貫。

傳弟子,南嶽思,止觀法,萬世師。 第三世,有智者,演教觀,判高下;

藏與通,別與圓,此四教,至今傳。談性具,善惡兼,百界如,有三千。

此一派,號天台;宗《法華》,佛慧開。


10 賢首宗

《華嚴經》,最尊勝,初傳來,在東晉。 杜順師,是文殊,闡《華嚴》,盤走珠。

第一傳,得智儼,作《搜玄》,記十卷。 第二傳,是賢首,《探玄記》,世希有。

《清涼疏》,釋新經;並作鈔,博而精。 小與始,終與頓,至於圓,五教振。

四法界,十玄門,暨六相,義最純。 因賅果,果徹因,攝萬法,歸一真。

圭峰密,疏《圓覺》,《大鈔》詳,《小鈔》略。此一派,賢首宗,亦行布,亦圓融。


11 慈恩宗

唐玄奘,遊西域,學瑜伽,祖彌勒; 傳戒賢,大論師,親傳授,歷年時。

歸長安,傳窺基,通因明,善三支; 《成唯識》,作《疏記》,破邪宗,伸正義。

有現量,有比量,究竟依,聖教量。 遍計執,依他性,二者離,圓成證。

此一宗,號慈恩,先談相,後顯真。


12 三論宗

三論宗,傳最古,秦羅什,來茲土。 真空義,唯第一,群弟子,竟傳習。


曰《中論》,曰《百論》,《十二門》,為三論。唐吉藏,施大功,《三論疏》,傳海東。


法藏釋,十二門,《宗致記》,至今存。


13 密宗

善無畏,至長安,唐一行,受真傳。作疏釋,《大日經》;真言教,始得明。

金剛智,及不空,接踵來,廣流通。 灌頂法,不輕授;非法器,轉獲咎。

立禁令,自明始,秘密宗,敕停止。


14 淨土宗

晉慧遠,住匡廬,結蓮社,德不孤。魏曇鸞,修妙觀,生品高,瑞相現。

唐道綽,暨善導,唱專修,為妙道; 此法門,三經說,大經該,小經切。

觀經語,最驚人,許五逆,得往生。 三藏教,所不攝,佛願力,誠難測,

一稱名,眾罪滅;臨終時,佛來接, 下中上,根不齊,一句佛,同生西,

既往生,皆不退,親見佛,得授記, 淨土宗,真簡要,協時機,妙中妙。


15 懺悔

上十宗,已說完,懺悔法,更須深。 慈悲懺,何人集,誌公等,高僧十。

梁武帝,心至誠,度故妻,脫蟒形。 唐悟達,有夙業,人面瘡,生於膝,

遇神僧,為洗怨,三昧水,澆既痊。 作水懺,後世傳,如法行,利無邊。


16 諸法

為學者,須知法。 染與淨,善分別。 色受想,並行識,此五蘊,本空寂。

眼耳鼻、舌身意,此六根,須應記。 色聲香、味觸法,此六塵,亦須識。

前六根,與六塵,十二處,常相親。 根塵接,有六識。 十八界,從此立。


17 轉八識成四智

末那識,為第七;阿賴耶,第八識。 八種識,為心王。 轉成智,性發光。

大圓鏡、平等性、妙觀察、成所作。 此四智,一心圓。 八識轉,體用全。


18 成佛之特徵

曰法身,曰報身,曰應身,是三身。 自受用,他受用,一報身,說二用;

胎生身,變化身,此二種,皆應身。約為三,開為五;相無定,隨機睹。

有肉眼,有天眼,有慧眼,有法眼, 並佛眼,名五眼。 見所見,皆無限。

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 神境通,漏盡通。 聖與凡,各不同。


19 正法

曰苦、集,曰滅道,四諦法,須尋討。 自無明,至老死,十二因,為緣起。

順流轉、逆還滅。 當處空,無分別。 布施度、持戒度、忍辱度、精進度、

禪定度、智慧度,自他苦,從此度。 慈與悲,喜與舍,四無量,稱聖者。

曰常、樂,曰我、淨,此四德,涅槃證。


20 十界

有情界,說六凡,三途苦,須先論。 曰地獄,曰餓鬼,曰畜生,苦無比。

曰天道,曰人道,曰修羅,樂事少。 曰聲聞,曰緣覺,取滅度,為獨樂。

曰菩薩,曰如來,撫眾生,如嬰孩。 此四聖,並六凡,為十界,一性含。


21 器世間

既論身,須論土,土為依,身為主。 四大洲,共鐵圍,七金山,繞須彌。

為大地。 風力持,水火金,不相離。 水輪含,十方界。 性流動,如何載?

業力持,得自在。風金摩,火現彩。 庵摩果,比閻浮,果體圓,圓如球。

彼上下,與四周,人與物,如何留? 《楞嚴經》,秘密說,善會通,不可執。

日與月,繞虛空,不墮落,誰之功。 有過去,有現在,有未來,三世改。

南與北,西與東,並四維,上下通,觀十方,人在中。 人居地,地居空,

數此地,至大千。 凡聖居,各有緣。 同居土,方便土,實報土,寂光土,

分四土,自台教。 前二粗,後二妙。 法性土,淨化土,染化土,分三土。

賢者教,如是說,從本源,生枝節。 婆婆界,極樂界,華藏界,及餘界,

界非界,非界界,重重界,各無礙。


22 勸學

學佛者,首在信;信而解,解而行; 由解行,至於證。 識次第,辨邪正。

宗說通,理事融。 破我執,第一功。 四句離,百非遣。 妄念消,真性顯。


23 古德

古之人,行履篤;言不誑,心不曲。 守清素,如慧開,竭盡施,不積財。

自潔者,如道林,入深山,遠女人。 尊師者,如道安,服苦役,心自甘。

孝親者,如道丕,為養母,自忍飢。 父捐軀,為報國,丕苦求,骨躍出。

高尚者,如道恆,避榮命,入深山。 感應者,如道生,石頭點,聽講經。

求通經,如靈辨,骨肉穿,妙義顯。 衝舉者,尼淨檢,凌霄去,身冉冉。

神解者,李通玄,《華嚴論》,千古傳。 機捷者,靈照女,老龐公,徒延佇。

舉十德,勵初學,依此修,成正覺。


24 結語

三字偈,隨分說,如風過,萬籟歇。 非有言,非無言,會此意,是真詮。


---

Sunday, January 11, 2009

信心銘

在我個人的學佛過程中,有幾篇文章是熟背的。現在登在日誌上,與大家分享:

第三篇:


《 信  心  銘 》
    
-- 僧璨


至道無難 唯嫌揀擇 但莫憎愛 洞然明白

毫釐有差 天地懸隔 欲得現前 莫存順逆

違順相爭 是爲心病 不識玄旨 徒勞念佛

圓同太虛 無欠無餘 良由取捨 所以不如

莫逐有緣 勿住空忍 一種平懷 泯然自盡

止動歸止 止更彌動 唯滯兩邊 寧知一種

一種不通 兩處失功 遣有沒有 從空背空

多言多慮 轉不相應 絕言絕慮 無處不通

歸根得旨 隨照失宗 須臾返照 勝卻前空

前空轉變 皆由妄見 不用求真 唯須息見

二見不住 慎勿追尋 才有是非 紛然失心

二由一有 一亦莫守 一心不生 萬法無咎

無咎無法 不生不心 能隨境滅 境逐能沈

境由能境 能由境能 欲知兩段 元是一空

一空同兩 齊含萬像 不見精粗 寧有偏黨

大道體寬 無易無難 小見狐疑 轉急轉遲

執之失度 心入邪路 放之自然 體無去住

任性合道 逍遙絕惱 繫念乖真 昏沈不好

不好勞神 何用疏親 欲趣一乘 勿惡六塵

六塵不惡 還同正覺 智者無爲 愚人自縛

法無異法 妄自愛著 將心用心 豈非大錯

迷生寂亂 悟無好惡 一切二邊 妄自斟酌

夢亂空華 何勞把捉 得失是非 一時放卻

眼若不眠 諸夢自除 心若不異 萬法一如

一如體玄 兀爾忘緣 萬法齊觀 複歸自然

泯其所以 不可方比 止動無動 動止無止

兩既不成 一何有爾 究竟窮極 不存軌則

啓心平等 所作俱息 狐疑盡淨 正信調直

一切不留 無可記憶 虛明自然 不勞心力

非思量處 識情難測 真如法界 無他無自

要急相應 唯言不二 不二皆同 無不包容

十方智者 皆入此宗 宗非促延 一念萬年

無在不在 十方目前 極小同大 妄絕境界

極大同小 不見邊表 有即是無 無即是有

若不如是 必不須守 一即一切 一切即一

但能如是 何慮不畢 信心不二 不二信心

言語道斷 非去來今


--

Saturday, January 10, 2009

永嘉禪師證道歌

在我個人的學佛過程中,有幾篇文章是熟背的。現在登在日誌上,與大家分享:

第二篇:



《永嘉禪師證道歌》
永嘉玄覺禪師

君不見:

絕學無為閑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法身覺了無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五蘊浮雲空去來,三毒水泡虛出沒。

證實相、無人法;剎那滅卻阿鼻業,若將妄語誑眾生,自招拔舌塵沙劫。
頓覺了、如來禪;六度萬行體中圓,夢裏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無罪福、無損益;寂滅性中莫問覓,比來塵鏡未曾磨,今日分明須剖析。
誰無念、誰無生;若實無生無不生,喚取機關木人問,求佛施功早晚成。
放四大、莫把捉;寂滅性中隨飲啄,諸行無常一切空,即是諸佛大圓覺。
決定說、表真僧;有人不肯任情徵,直截根源佛所印,摘葉尋枝我不能。
摩尼珠、人不識;如來藏裏親收得,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顆圓光色非色。
淨五根、得五力;惟證乃知難可測,鏡裏看形見不難,水中捉月爭拈得。
常獨行、常獨步;達者同遊涅槃路,調古神清風自高,貌悴骨剛人不顧。
窮釋子、口稱貧;實是身貧道不貧,貧則身常披縷褐,道則心藏無價珍。
無價珍、用無盡;利物應機終不吝,三身四智體中圓,八解六通心地印。
上士一決一切了,中下多疑多不信,但自懷中解垢衣,誰能向外誇精進。

從他謗、任他非;把火燒天徒自疲,我聞恰似飲甘露,銷融頓入不思議。
觀惡言、是功德;此則成吾善知識,不因訕謗起怨親,何表無生慈忍力。
宗亦通、說亦通;定慧圓明不滯空,非但我今獨達了,恆沙諸佛體皆同。
獅子吼、無畏說;百獸聞之皆腦裂,香象奔波失卻威,天龍寂聽生欣悅。
遊江海、涉山川;尋師訪道為參禪,自從認得曹溪路,了知生死不相關。
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縱遇鋒刀常坦坦,假饒毒藥也閑閑。
我師得見燃燈佛,多劫曾為忍辱仙。

幾回生、幾回死;生死悠悠無定止,自從頓悟了無生,於諸榮辱何憂喜。
入深山、住蘭若;岑釜幽邃長松下,優遊靜坐野僧家,闃寂安居實瀟洒。
覺即了、不施功;一切有為法不同,住相布施生天福,猶如仰箭射虛空。
勢力盡、箭還墬;招得來生不如意,爭似無為實相門,一超直入如來地。
但得本、莫愁末;如淨琉璃含寶月,既能解此如意珠,自利利他終不竭。
江月照、松風吹;永夜清宵何所為,佛性戒珠心地印,霧露雲霞体上衣。
降龍缽、解虎錫;兩鈷金環鳴歷歷,不是標形虛事持,如來寶杖親蹤跡。
不求真、不斷妄;了知二法空無相,無相無空無不空,即是如來真實相。
心鏡明、鑒無礙;廓然瑩徹周沙界,萬象森羅影現中,一顆圓光非內外。
豁達空、撥因果;莽莽蕩蕩招殃禍,棄有著空病亦然,還如避溺而投火。
捨妄心、取真理,取捨之心成巧偽,學人不了用修行,真成認賊將為子。
損法財、滅功德;莫不由斯心意識,是以禪門了卻心,頓入無生知見力。
大丈夫、秉慧劍;般若鋒兮金剛燄,非但空摧外道心,早曾落卻天魔膽。
震法雷、擊法鼓;布慈雲兮洒甘露,龍象蹴踏潤無邊,三乘五性皆醒悟。
雪山肥膩更無雜,純出醍醐我常納。
.
一性圓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
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來合,一地具足一切地,非色非心非行業。
彈指圓成八萬門,剎那滅卻三祇劫,一切數句非數句,與吾靈覺何交涉。

不可毀、不可讚;體若虛空沒涯岸,不離當處常湛然,覓即知君不可見。
取不得、捨不得;不可得中只麼得。
.
默時說、說時默;大施門開無壅塞,有人問我解何宗,報道摩訶般若力。
或是或非人不識,逆行順行天莫測,吾早曾經多劫修,不是等閒相誑惑。

建法幢、立宗旨;明明佛敕曹溪是,第一迦葉首傳燈,二十八代西天記。
法東流、入此土;菩提達摩為初祖,六代傳衣天下聞,後人得道何窮數。
真不立、妄本空;有無俱遣不空空,二十空門元不著,一性如來體自同。
心是根、法是塵;兩種猶如鏡上痕,痕垢盡除光始現,心法雙忘性即真。
嗟末法、惡時世;眾生福薄難調制,去聖遠兮邪見深,魔強法弱多冤害。
聞說如來頓教門,恨不滅除令瓦碎。

作在心、殃在身;不須怨訴更尤人,欲得不遭無間業,莫謗如來正法輪。
栴檀林、無雜樹;鬱密森沉獅子住,境靜林閒獨自遊,走獸飛禽皆遠去。
獅子兒、眾隨後;三歲便能大哮吼,若是野干逐法王,百年妖怪虛開口。
圓頓教、沒人情;有疑不決直須爭,不是山僧逞人我,修行恐落斷常坑。
非不非、是不是;差之毫釐失千里,是則龍女頓成佛,非則善星生陷墬。
吾早年來積學問,亦曾討疏尋經論,分別名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
卻被如來苦呵責,數他珍寶有何益,從來蹭蹬覺虛行,多年枉作風塵客。
種性邪、錯知解;不達如來圓頓制,二乘精進沒道心,外道聰明無智慧。
亦愚癡、亦小騃;空拳指上生實解,執指為月枉施功,根境法中虛捏怪。
不見一法即如來,方得名為觀自在,了即業障本來空,未了應須還宿債。
饑逢王膳不能餐,病遇醫王爭得瘥,在欲行禪知見力,火中生蓮終不壞。
勇施犯重悟無生,早時成佛於今在。
.
獅子吼、無畏說;深嗟懵懂頑皮靼, 祇知犯重障菩提,不見如來開秘訣。
有二比丘犯淫殺,波離螢光增罪結,維摩大士頓除疑,猶如赫日銷霜雪。
不思議、解脫力;妙用恒沙也無極,四事供養敢辭勞,萬兩黃金亦消得。
粉身碎骨未足酬,一句了然超百億。

法中王、最高勝;恒沙如來同共證,我今解此如意珠,信受之者皆相應。
了了見、無一物、亦無人、亦無佛;大千沙界海中漚,一切聖賢如電拂。
假使鐵輪頂上旋,定慧圓明終不失。

日可冷、月可暖、眾魔不能壞真說。象駕崢嶸謾進途,誰見螳螂能拒轍;
大象不遊於兔徑,大悟不拘於小節,莫將管見謗蒼蒼,未了吾今為君訣。
--

Friday, January 9, 2009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在我個人的學佛過程中,有幾篇文章是熟背的。現在登在日誌上,與大家分享:

第一篇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
唐三藏玄莊法法師譯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帝揭帝﹐波羅揭帝﹐波羅僧揭帝﹐菩提梭哈。」
--

Thursday, January 8, 2009

方東美全集

替能明師兄找到方東美先生全集的資料(資料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作者簡介

方東美(1899 ? 1977)
原名珣,字東美,安徽桐城人,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哲學博士。喜好實用主義,熱愛希臘哲學,晚年致力於建立「新儒學」體系,對華嚴宗亦有哲學上的重新詮釋與發揮。著有《哲學三慧》、方東美【全集】:《新儒家哲學十八講》、《原始儒家道家哲學》、《中國哲學之精神及其發展》、《中國大乘佛學》、《監白精舍詩集》、《生生之德》、《中國人生哲學》、《華嚴宗哲學》、《科學哲學與人生》、《方東美先生演講集》等。1982年有楊士毅編成《方東美先生紀念集》。



《哲學三慧》

新儒家大哲方東美先生云「聞所成慧,思所成慧,修所成慧」乃哲學境界之層次,哲學功夫之階梯,聞入於思,思修無間,哲學家兼具三慧,功德方覺圓滿。他將哲學智慧分為兩類:生於各個人之聞思修,而能自成系統者,稱作「自證慧」;若是全民族之文化精神,彼此互相攝受者,稱為「共命慧」。
  
透過本書,方東美先生細膩的勾勒出希臘、歐洲、中國之智慧輪廓,析研三者之共命慧的源起與各具特色的發展。在抽出西方科學、邏輯系統和古老《易經》互有匯通的絲線之際,求美於性靈,悠遊於天地……。本書言簡意該、深刻、獨到,是時人走訪東西哲學的捷徑,也是方東美先生哲人典範的最佳代表。



《方東美【全集】新儒家哲學十八講》:

廣大和諧的哲學境界─《方東美全集》校訂版介紹 傅佩榮
第一講 結論─泛談學者對國學術傳統精神應有的體認
第二講 談宋儒之「學幣」的歷史因緣
第三講 談正確的道統觀念必須旁通統貫知常識變
第四講 談宋儒所承的學術傳統與時代背景
第五講 讚歎我民族之美質感喟於人新之萎靡
第六講 談宋儒立身治學的偉大風範
第七講 談濂溪太極圖源出於道教非儒家道統之傳
第八講 談「太極圖」之價值遠遜於「通書」朱註亦多誤解
第九講 比較「易緯乾鑿度」與「太極圖說」的哲學價值
第十講 同濂溪未得「孔孟真傳」
第十一講 教室抒感﹕國民艱危憂思多ˇ
第十二講 談周濂溪對宋明如的影響
第十三講 從周濂溪談到邵康節
第十四講 儒學復興的關鍵人物之一邵康節
第十五講 邵康節的疑似科學的宇宙觀
第十六講 皇極輕世的中心思想
第十七講 從邵康節到張橫渠第
第十八講 大家磅礡的張橫渠



《方東美【全集】原始儒家道家哲學》:

廣大和諧的哲學境界─《方東美全集》校訂版介紹 傅佩榮
· 第一章 中國哲學精神─導論
· 第二章 原始儒家思想─尚書部分
· 第三章 原始儒家思想─易經部分
· 第四章 原始儒家哲學─老子部分
· 第五章 原始道家哲學─莊子部分



《方東美【全集】中國哲學精神及其發展》:

[待序一]方東美先生與中國哲學精神[待序二]浩然氣.赤子心─懷念東美先生
序曲獻辭─以形上學為主旨,直探中國哲學精神導論─慨述中國哲學精神,綜賅四大傳統
· 第一章 中國哲學之通性與特點

第一部分 儒家哲學之體系
· 第二章 原始儒家─第一期從開神秘宗教道理性哲學
· 第三章 原始儒家─第二期創化宇宙中人性之偉大─德合天地,妙贊化育

第二部分 道家哲學之體系─及其對中國大乘佛學早期發展之影響
· 第四章 老子體系
· 第五章 莊子體系
· 第六章 道家對般若哲學之影響

第三部分 佛學之全幅發展
· 第七章 緒論
· 第八章 三論之體系
· 第九章 天臺宗之體系
· 第十章 法相與唯識宗之體系
· 第十一章 華嚴宗之體系



《方東美【全集】中國大乘佛學》:

廣大和諧的哲學境界─《方東美全集》校訂版介紹 傅佩榮
一 中國大乘佛學─引論
二 中國大乘佛學前奏─六家七宗
三 僧肇三論
四 道生的「佛性論」
五 中國大乘佛學─從佛經翻譯談起
六 中國大乘佛學─佛學從印度到中國的演變
七 天臺宗的判教方法
八 法相唯識宗的判教方法
九 華嚴宗的判教方法
十 三論宗的哲學
十一 研讀三論宗哲學所應具備的根本關鍵



《方東美【全集】監白精舍詩集》:

一本集根據方東美先生詩詞手稿所編
  
二本集取名「堅白集」,蓋以先生曾顏其詩詞搞為「監白精設詩集」。堅白之意蓋取自論語。
  
三遵 先生之遺命本集對於 先生原稿略有刪定:全集分為「詩集」、「詞集」及「散搞拾零」三部份為保留 先生手跡真象,全部影印出版。
  
四「堅白集」原稿為六卷,其中「詞」約九十首,皆為 先生親筆手稿,並由 先生依年代次序編定。「散搞拾零」部分乃 先生晚年之作,經搜集並依年代編輯。其手稿無法獲得者則以鉛印出之。
  
五原見「堅果集」中「詞」搞仍照原秩序印行,唯又重行彙集於「詞集」部分中,蓋以見於「監白集」中之「詞」搞已經 先生按年編訂,對於研究 先生之言行際遇實關重要也。
  
六本集目錄為保留 先生親筆手跡,有影印部分及排印部分。全部目錄亦依年編定,並經先生 長公子天華作「後記」,以覘 先生作詞詩時之興會與經過。
  
七先生詩詞之寫作可分為五期,一、入屬以前(對日抗戰之前)二、居屬時期(抗戰期間)三、回京以後(抗戰勝利後)四、再臺時期五、晚節留香時期。寫作每反映時事之變遷,先生亦曾加注說明。書後附錄「人名簡介」以便讀者參考。
方東美先生全集編纂委原會 謹識民國六十六年十二月



《方東美【全集】生生之德》:

廣大和諧的哲學境界─《方東美全集》校訂版介紹 傅佩榮
·   易之邏輯問題
·   生命悲劇之二重奏
·   生命情調與美感
·   哲學三慧
·   黑格爾哲學之當前難題與歷史背景
·   從比較哲學曠觀中國文化裡的人與自然
·   中國形成學中之宇宙與個人
·   從宗教ˋ哲學與哲學人性評論看「人的疏離」
·   從歷史透視看陽明哲學精義
·   詩與生命



《方東美【全集】中國人生哲學》:

  廣大和諧的哲學境界─《方東美全集》校訂版介紹 傅佩榮

壹.中國人生哲學概要
·   第一章甚麼是中國先哲的人生哲學
·   第二章中國先哲的宇宙觀
·   第三章中國先哲的人性論
·   第四章中國先哲的生命精神
·   第六章中國先哲的藝術理想
·   第七章中國先哲的政治信仰
·   第八章現代中國青年所負的精神使命
  附錄 參考書舉要

貳.中國人的人生觀
·   第一章中國人的智慧
·   第二章宇宙論的精義
·   第三章人性的分析
·   第四章廣大和諧的生命精神
·   第五章道德觀念
·   第六章藝術道德
·   第七章政治思想



《方東美【全集】華嚴宗哲學》:

廣大和諧的哲學家境界─《方東美全集》校訂版介紹 傅佩榮 
· 一  序說
· 二 華嚴經的內涵
· 三 華嚴精的大科─四分說明經大旨
· 四 華嚴經所詮之義理─五周因果周
· 五 研讀探究華嚴經之層次及意見
· 六 廣大和諧的華嚴哲學
· 七 從比較宗教觀點來說明華嚴宗與其他宗教之異同
· 八 華嚴宗的宗教精神
· 九 華嚴經中的宗教內容
· 十 檢討華嚴經的宗教內容暨華嚴五教止觀之內涵
· 十一 杜順大師從緣起觀之立場建立法界三觀而展開為體大思精的哲學
· 十二 檢討佛學在中國傳續的困惑問題及華嚴宗對此問題之解決
· 十三 就緣起論漫談中國大乘佛學思想演變過程中嚴重的疑難
· 十四 就緣起論漫談真能解決中國大乘佛學思想演變過程的困難問題者在唯智而非唯識
· 十五 華嚴法界觀與華嚴五教止觀的產生根源與思想理路的演變



《方東美【全集】科學哲學與人生》:

廣大和諧的哲學境界─《方東美全集》校訂版介紹 傅佩榮

第一章 結論─哲學思想緣何而起1科學與哲學對諍2科學之心理的原因 (1)境的認識 (2)情的蘊發3哲學之歷史的起因:由神話到理性4哲學的功能 (1)「情」「理」一貫性 (2)情之所由起 (3)理之所自出

第二章 希臘哲學之意義1希臘哲學變遷之大勢2物格化的宇宙觀3希臘神話與科學理智之交替4物格化的宇宙觀如何支配希臘文化的創造5物格化的宇宙觀如何推廣人類活動的範圍6物格化的宇宙觀如何影響人類生活的情趣7物格化得宇宙觀在希臘思想史上生之反應 (1)人本主義 (2)精神主義的目的論8希臘哲學評價

第三章 科學的宇宙觀與人生問題─(一)物質科學1近代西洋思想上三層轉折2希臘與近代西洋宇宙觀之比較3近代西洋科學思潮之來源4近代科學之特色5科學唯物論之基礎:數理主義6科學方法論與科學齊物論7科學宇宙論之邏輯的破綻8反唯物論之趨勢

第四章 科學的宇宙與人生的問題─(二)生物科學1近代西洋思想之轉機2生物科學之背景及其本身問題3生命演化論4宇宙演化論及其影響

第五章 人性之分析1文學心理學與科學之異趣2科學與心理學與科學「齊物論」之關西3機械主義的心理學在近代西洋所生之影響4動性心理學之趨勢

第六章 生命悲劇之二重奏
1本書問題之迴顧
2悲劇解釋
3兩種悲劇之異趣(1)希臘的悲劇 (2)近代歐洲的悲劇
4希臘悲劇的序幕
5希臘悲劇智慧的三重意義
6希臘哲學之悲劇的意味
7以故事譬喻近代歐洲思想之變遷
8虛無主義的幾層含義
9幻美的文藝復興時代 (1)意大利的藝術精神 (2)戲劇的幻夢
10藝術熱情與科學理智之交替
11巴鏤刻時代的科學齊物論
12近代歐洲需無主義的悲劇 (1)科學的例證 (2)哲學的例證



《方東美【全集】方東美先生演講集》:

廣大和諧的哲學境界─《方東美全集》校訂版介紹 傅佩榮
一 中國哲學對未來世界的影響
二 中國哲學之通性與特點
三 原始儒家思想之內因襲及創造
四 儒家思想─孔子哲學
五 漫談文化問題
六 教育與文化
七 當前世界思潮概要
附錄
(一) 傳燈微言(二) 全國再抗日座談會談話(三) 苦憶左舜生先生(四) 羅家倫先生紀念談話(五) 段錫朋先生紀念談話

--

Sunday, January 4, 2009

『擁抱,生命中的每一分鐘 』

能智師姐問我對智慧、生命與存在的看法?


剛收到 lkw 的電郵,介紹楊恩典的動人故事:

書名:擁抱,生命中的每一分鐘

作者:胡幼鳳/撰寫,楊恩典/口述

『台灣的楊恩典一出生就沒有了雙手,所以她用心擁抱而不是用手擁抱。』




我就借題發揮,舒展個人對智慧、生命與存在的體會—


用手祇能擁抱物質的東西,用心才能擁抱生命的東西!

用大腦能解釋生命的現象,用心才能感受生命的存在!

知識是資料的累積,智慧是心性的妙用。


智慧、生命與存在都是要用心體會,而不能在言語文詞上定義的。一切的定義都是「指月」而已。有的指得比較正確,有的離題萬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