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December 24, 2010

入百千三昧

同修的來郵,與您分享:

Dear all,

I'd like to share the following excerpt with you. May be you've known or realized the concept of "入百千三昧" already. To me, the following explanations are really practical and an eye opener which I have an urge to share with you:

" 我們之前講到心不能夠自在作主,這個很重要,對我們修行來講。像菩薩他為什麼可以同時入百千三昧?就是止觀的成就,所以修止修觀都非常的重要。

我們怎麼檢查自己止觀到達什麼程度呢?像剛剛練習修觀就可以檢查得出來,如果你觀不太起來;或者觀起來,但是模模糊糊;或者是好不容易觀起來,也清楚了,但是沒有辦法持久,這些都表示我們的心念不能夠自在。或者說,你平常是修數息的,現在修另外的法門,譬如說現在開始修不淨觀,可是你修一修就一二三四……就數起來了,這表示你心念不能自在,那懂嗎?你平常念佛的,觀一觀,佛號跑出來了,不管你現在換修什麼法門,你原來那個就很自動的跑出來,這表示你的心念不能自在,懂嗎?不是說你已經修到一心不亂,所以任何情況之下都是數息不斷、佛號不斷,不是。所謂的你的心念可以自在,表示你現在要修止就能得止,要修觀就能起觀,不但觀得起來,而且清楚,要它停多久就停多久,別的東西不會跑進來,這個叫做自在。

  所以佛菩薩他為什麼可以任運自在的入什麼三昧,就入什麼三昧,不會說我永遠就只能夠入那個三昧,其他的三昧沒辦法成就,不會這樣子的,為什麼?就是因為他止觀已經成就,已經心可以自在。所以凡夫,就是我們剛才講的,他心不能自在,是因為煩惱、業力、習氣在作主,那你現在換到修行來,也是一樣。同樣的,不管任何法門,你都可以成就的,要不然菩薩那個百千三昧是怎麼成就的?就是說他要入什麼三昧,就可以自在入那個三昧。"

Excerpt from:
~~~ 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 ~~~
~~~ 第九講
~~~ 淨蓮上師講解
~~~ 講於新加坡大悲佛教中心
~~~ 二○一○年五月卅一日

If you are interested in learning 《天台四部止觀》 as 助道資糧:

《天台四部止觀》
一、摩訶止觀(圓頓止觀)
二、釋禪波羅蜜(漸次止觀)
三、修習止觀坐禪法要(小止觀)
四、六妙門(不定止觀)

Then click the following link:
http://www.lianmaster.com/CD_tiantai/CD_tiantai.html

Thanks to Joyce Chen for inspiring me to surf the above website.

Best in the holy Dharma,
Ling

--

Monday, December 20, 2010

「解」、「行」二門:智慧與行願

收到友人的一個電郵後,心中有以下的回叩: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知法界性,一切唯心做。」

乎佛法不外「解」、「行」二門。
解門者,以文殊菩薩為首;其坐騎為獅子,表勇猛、果敢。以智為先導。文殊乃七佛之師,智慧為見性成佛的導師。
行門者,以普賢菩薩為首;其坐騎為大象,表堅毅、乘擔。以願為先導。普賢乃所有如來之長子,行願為繼承佛位的弟一接任人。

智慧與行願俱足,解行二門成就則佛圓。

解門的要旨在明心,明了心的運作。經云:「不能了自心 云何知正道 彼由顛倒慧 增長一切惡」。
行門的要旨在奉獻,無盡、無私的奉獻。經云:「虛空界盡 眾生界盡 眾生業盡 眾生煩惱盡 我願無盡」。

成佛遙不可及,觧行二門則灼手可熱。,觧行二門好比弓與箭,可射中紅心,智慧與行願能領導行者回到生命的故鄉。

共勉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