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ne 3, 2008

歡喜地

昨天讀誦的華嚴經第三十四卷「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一」,是敘述十地位的第一位「歡喜地」。

華嚴經中的「十地位」是:
歡喜地 —修行要領或重點是十波羅蜜中的第一波羅蜜,布施。
離垢地 —修行要領或重點是十波羅蜜中的第二波羅蜜,持戒。
發光地 —修行要領或重點是十波羅蜜中的第三波羅蜜,忍辱。
燄慧地 —修行要領或重點是十波羅蜜中的第四波羅蜜,精進。
難勝地 —修行要領或重點是十波羅蜜中的第五波羅蜜,禪定。
現前地 —修行要領或重點是十波羅蜜中的第六波羅蜜,般若。
遠行地 —修行要領或重點是十波羅蜜中的第七波羅蜜,方便。
不動地 —修行要領或重點是十波羅蜜中的第八波羅蜜,願。
善慧地 —修行要領或重點是十波羅蜜中的第九波羅蜜,力。
法雲地 —修行要領或重點是十波羅蜜中的第十波羅蜜,智。

經文首先敘述金剛藏菩薩舉出十地的名稱,但不分別解釋,令其他菩薩不明所矣!金剛藏菩薩謂因眾生的修行未曾久遠或了解不深厚,是依隨識性而不是依隨根本智行事,聽聞歡喜地的行法會生疑惑而作業墮惡道,金剛藏菩薩憐愍此等眾生所以不加解釋。我感覺這點很有深遠意味,值得提疑情!

另外歡喜地的菩薩所有怖畏,悉得遠離。修行的功夫如何,就看你有多少怖畏!

最後,歡喜地菩薩的十心,也非常值得我們深省。那十心是利益心、柔軟心、隨順心、寂靜心、調伏心、寂滅心、謙下心、潤澤心、不動心、不濁心。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四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一

爾時金剛藏菩薩。說此菩薩十地名已。默然而住。不復分別。是時一切菩薩眾。聞菩薩十地名。不聞解釋。咸生渴仰。作如是念。何因何緣。金剛藏菩薩。唯說菩薩十地名。而不解釋。

************

有行未久解未得  隨識而行不隨智  聞此生疑墮惡道  我愍是等故不說

*************

此菩薩。得歡喜地已。所有怖畏。悉得遠離。所謂不活畏。惡名畏。死畏。惡道畏。大眾威德畏。如是怖畏。皆得永離。何以故。此菩薩。離我想故。尚不愛自身。何況資財。是故無有不活畏。不於他所。希求供養。唯專給施一切眾生。是故無有惡名畏。遠離我見。無有我想。是故無有死畏。自知死已。決定不離諸佛菩薩。是故無有惡道畏。我所志樂。一切世間。無與等者。何況有勝。是故無有大眾威德畏。菩薩如是。遠離驚怖毛豎等事

*************

佛子。菩薩發如是大願已。則得利益心。柔軟心。隨順心。寂靜心。調伏心。寂滅心。謙下心。潤澤心。不動心。不濁心。

*************

我的一點感受,與大家分享!亦希望您能與我分享您的任何學佛心得。讓我們在菩提道上一起努力!

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普願沈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3/6/2008)

No comments: